北师大研究团队为 “雪龙”号破冰导航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1-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通讯员 李亚楠

    1月6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程晓,再次查看气象资料后说:“今天凌晨5点48分的最新气象资料显示,目前‘雪龙’号周边海域还是每秒12.7米的东偏南风,对海冰扩散不利。”

    因为营救俄罗斯考察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我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1月1日起被海冰困在南极默尔茨冰架的边缘海域。程晓教授带领的极地遥感团队,受命为“雪龙”号的破冰救援提供导航建议。

    据程晓介绍,堵塞的海冰厚度达4米,已经超过“雪龙”号自身1.2米的破冰能力。“从被困起,我们团队每天都和‘雪龙’号保持联系,将遥感监测获得的海冰资料传给船上,帮助评估实施脱困的时机。”

    程晓说,受前几天洋流以及潮汐因素的影响,“雪龙”号距离东部海冰边缘的距离已经从此前的21公里缩短为14.5公里。更重要的是,在“雪龙”号与东部海水区之间的海冰上出现了上千个小水塘,这说明该海区的海冰密集度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是到目前为止最利好的脱困条件。

    根据分析,目前“雪龙”号被困冰区有两座大的冰山,其中最大一座长约1公里,且发生了快速漂移,仅1月3日至4日就移动了11.5公里。目前,这座冰山位于“雪龙”号正北方向4.5公里。“它是船脱困的一大阻碍。”程晓说。

    据介绍,“雪龙”号通常破冰的速度大约为2节,即每小时3.7公里左右。按照这一速度,“雪龙”号脱离海冰的束缚仅需4小时左右。“据目前的资料分析,‘雪龙’号应该能在一周内脱困。这样也不会对后续的科考造成大的影响。”

    程晓说,这已经不是“雪龙”号第一次被困。这艘破冰船在2008年的第24次、第25次南极科考过程中均有过被困经历。在2008年底到2009年初的第25次南极科考中,“雪龙”号曾被困冰区长达21天,最短一天仅破冰60米。

    北师大全球院成立于2008年12月,是我国高校首个成立的致力于全球变化研究的研究机构,学院在全球卫星遥感、地球系统模拟和气候变化机理方面具有雄厚的基础,短短几年已会聚了包括6位“千人计划”学者在内的近60人的研究队伍,研制了全球5种特征参量产品及全南极遥感制图产品并向国际发布,受到业内好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