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2-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单独二孩”将至,教育如何应对?

    人民教育 2014年第2期 作者:顾骏

    二孩时代来临,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虽然要审慎应对,但也不能单纯地视为是给教育出难题或增加负担,而是要把压力化为动力,以此作为优化教育管理和教育内涵的契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以人为本,发现更多的可能情况,通过积极改革调适,把一些隐性问题消弭于无形。

    【点评】“单独二孩”对教育的冲击,要害始终在于数量。孩子多两百万还是少两百万,该贯彻的教育理念都会贯彻,但教育资源则会受到极大影响。如果到时发现学校建少了,立马就是社会问题。相关部门必须科学准确地掌握人口变动数据,以免造成投入不足或资源浪费。这才是大数据时代的应有之义。

    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别毁于形式

    中国青年报 2月10日 作者:刘文明

    为什么老板们不看重教育行政部门推崇的高职院校“双证书”?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职业准入制度尚未很好地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缺乏强制力和吸引力。二是目前的“资格证书”本身含金量太低,绝大多数有着浓厚政府背景的职业鉴定机构,并没有开发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质量资格证书,往往很多证书是逢考、交钱必过。

    【点评】数据简单明了,但真相往往隐藏于数字之下。考证和实际应用存在巨大脱节,映射了“要面子还是要里子”的官僚心态。高职“双证”本不应和形式主义扯上关系,解决这个问题也不至于棘手。只需问一句:治教者是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上,还是仅仅热衷于数字游戏?

    大学办产业要有约束边界

    工人日报 2月7日 作者:武洁

    高校办产业,固然不必成为禁区,但也不能没有边界。高校校企是转化高校科技成果的重要阵地,这不意味着鼓励以名教授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在校企任职的行为,就完全可以无拘无束。如果没有相关约定和边界,就难免有高校科研人员厚此薄彼,忽视、甚至荒废教学主业、教学质量下降之忧。

    【点评】“象牙塔”里只能有圣贤书而不能有产业?不可能!事实上,许多世界一流大学都以各种方式鼓励教职员工创业。作为创新源地,大学拥有自己的产业也无可厚非。然而,当校企资产过度膨胀,当“赚钱拉项目”成为某些大学教授的专长,当大学领导贪腐事件开始与校企资产勾连,是时候为校企纠偏了!大学有责任首先拉起一条警戒线,不断鞭策自己:教书育人的本分不能丢!(本期评论员:高毅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