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单独二孩”须提升教育软实力
■陈亦冰
两会期间,“单独二孩”政策引发热烈讨论。4日,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单独二孩”不会带来婴儿潮。全国人大代表马旭也表示,人口调节政策对教育等公共服务有一定的压力,但是压力不大,各地方政府都会制定细则,包括生育间隔政策和人口堆积的调整,问题应该不会太大。
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逐步实施,不可避免地会给社会、经济、卫生、教育等诸多领域,带来难以忽视的关联影响。影响的波及固然还有一个生发积聚的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事关民生千家万户的教育,更要早做准备。
“单独二孩”政策施行,预计全国每年要多生100万孩子。首当其冲势必会给业已基本普及的基础教育带来新的压力和难题。幼儿园、小学、中学的设点布局、配套规模、经费调拨、设备配置、师资补充、服务质量等等,都会受到相应的考验。而对眼下已经凸显的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等焦点难题,更会火上浇油,许多地方幼儿师资紧缺的突出矛盾也会提前加剧。对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密切关注施政后前三年人口出生的变数,要运用先进的精算模型,科学预测,及早规划,对公共服务资源作出相应的储备和调整,以避免当年“金猪宝宝”“奥运宝宝”扎堆出生猝不及防的被动局面再次重现。
相对硬实力的准备,我们更要注重软实力的应对。理性调查分析:单独家庭群体,其主要构成,来自城市党政机关、国家企事业单位,父母双方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收入稳定,其子女有更多机会接受良好教育。因此,他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会更加强烈,也就可能助推“择校热”的进一步升温。这就需要我们更紧迫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更高标准地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把家门口的学校都办成让家长满意的“放心学校”,让“择校热”彻底迎刃而解。同时,个性化教育必须适时提上改革日程,成千上万个家庭开始拥有了两个孩子,孩子的个性比较更加直接和明显,如何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为每个孩子都找到其个性与才能充分发展的领域与生长点,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主发展的最高价值,理应成为教育改革的题中之义。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更大更直接的挑战是指向百般纠结的家庭教育。诚然,有了两个孩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关注、溺爱,也有利于孩子的互动性发展。但是,相当一部分“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会因此颠覆,原先的人际关系、收支结构、心理适应会随之失衡。不是吗,媒体报道指出,新政尚未正式实施,生不生二胎已经让不少家庭陷入焦虑:老人希望儿媳生,年轻父母担心经济与精力都不堪重负;父母愿意生,可头胎孩子情绪逆反,唯恐有了弟弟或妹妹,会失去父母对自己的宠爱。这就对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提出了新课题。例如,孩子的品德教育、人格教育要研究“单独二孩”的互动发展特点,加强长幼互相关心、帮助、分享、合作的引导,培养头胎孩子的示范性、责任感,化解二胎孩子的自卑感、依赖性。教师的专业学习要增加对“单独二孩”教育的规律探索,对“单独二孩”生理、心理变化及成长的特点了解。而年轻的父母更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心理和物质准备,既要改变以往“一个中心”的家庭生活模式,又要防止当年在“大宝”身上没实现的意愿一定要在“二宝”身上补偿的叠加预期,还要学会妥善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同胞竞争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总之,面对“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社会、学校、家庭都会面临各自的新问题、新挑战;而政府、市场、社会公益三方面也会因此带来新的责任定位和履行方式调整。唯有各司其职,协调统筹,群策群力,才能把这项惠及民生的好事真正做好。
(作者系本报资深记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