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三本难解“用工荒”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刘林

    “取消三本招生,扩大职业教育”,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案日前引发热议。笔者从网上阅读了相关代表的建议案全文,其中提出“建议取消三本招生并将该部分计划纳入职业教育,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待职大学生,而且还可以增加制造业急需的一线工人。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三本招生约160万,如果将这部分学生改为接受职业教育,制造业的‘用工荒’将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笔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取消三本难以缓解“用工荒”问题。

    近几年来,制造业、生活服务业的“用工荒”现象是不争的事实。“用工荒”问题最突出的春季,恰恰是全国两会召开之时,因此这个问题近几年屡屡被众多两会代表委员提及。笔者认为,“用工荒”问题的根源在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是本科大学生增多造成的。

    笔者从事职业教育近20年,长期以来一直在关注制造业、生活服务业“用工荒”问题,并常常看到这样一种说法: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不愿去制造业一线工作,不愿意从事生活服务业,或者到了一线也干不长,频繁跳槽,宁可没工作也不愿意做工人,这是因为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后,期望值过高造成的。

    持上述观点的人,经常会拿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说事,认为德国大力发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大量青年被吸引到职业教育中来,这是德国制造业繁荣发展的“秘密武器”。笔者曾到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考察,确实看到了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但也看到了另一种现象:这些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也存在着制造业、生活服务业的“用工荒”问题。因此,这几个国家专门推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移民政策。前一段时间曾被新闻媒体广泛报道的蓝翔技校技工毕业生大量成功移民澳大利亚,就是典型例证。

    我国大学毕业生是不是都不愿去企业一线就业?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曾专门对此做过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愿意去从事一线工作的企业往往具有以下特点:工资高,工作环境好,生活福利待遇多,职业健康危害低,企业管理相对民主,职工受到尊重等等。追求更好的工作是人之常情,今天的大学毕业生有这样的求职取向无可厚非。

    从另一方面看,尽管近年来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但总体上我国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和专科高职以下学历的青年劳动力供应量降低幅度不大,远不至于导致“用工荒”。那么,为什么原来有人干甚至抢着干的部分制造业、生活服务业岗位现在没人干了?笔者认为,相比于教育界,更应该反思的是企业界。中国的企业家们应该加强学习人力资源理论,研究一下劳动力市场供求规律,学习一下德、加、澳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家们在遭遇“用工荒”时是怎么做的,是怎样应对这一问题的。核心就是提高待遇和福利。

    时代在不断变化,经济在不断发展,劳动力升值是必然趋势。升值的不仅是工资,还有工作环境、地位、尊严等。人是经济动物,劳动力短缺要用市场手段解决。不能指望国家通过剥夺青年接受本科高等教育的权利,来强迫他们接受职业教育,然后再迫使这些年轻毕业生不得不去做企业家所需要的“普工”、“技工”。

    对于有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扩大职业教育”的观点,笔者非常赞同。应当“打破”高等职业教育的“天花板”,把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作为扩大职业教育的突破口,带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提高职业教育的文化、科技含量,从而使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成为提高我国制造业、生活服务业品质的主力军,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发展为创新型强国。

    (作者系北京城市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