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孜孜以求的办学境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身为一名高中校长,“带着镣铐跳舞”近二十载,每每念及学生的前途、老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自己难免诚惶诚恐,唯恐有辱使命。由此,一直以来我让自己坚持努力、坚持思考、坚持改进,偶有所得,便“随笔”写下。现择其一二,冒贻笑大方之虞,与大家交流,权当抛砖引玉,还望批评指正。

    ■秦海地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做工作就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这应当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教育工作更是如此。人才培养是不拘一格的,对人才的定义可以是粗线条的;而育人工作则应该是细线条的,是应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

    《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朱熹在注解《论语·学而》一篇时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古人强调君子要加强自我修养,有了“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品德,再进一步提升,再进一步“切、磋、琢、磨”,则会有“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美德。时至今日,这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完善我们的道德、做好我们的工作,就需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这应当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教育工作也是如此。

    弃之古陌荒阡的树根是无用的废料,经过艺术家的细致雕琢却变身造型精美的艺术品;藏身乱石之间的璞玉原本无人问津,经过琢玉匠人的精打细磨却成为瑰宝而大放异彩。从某个角度来说,教育也像加工树根和璞玉的过程,是一种精细的打磨,是一种用心的创造,是一种止于至善、超越不止的追求。“不拘一格降人才”,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才的培养是多元化、全方位的,不需一个太过具体的统一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人才的定义可以是粗线条的;但育人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是应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

    立德树人,教育首要的就是为学生的立德、成人、成才服务。这一过程中,教育细节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努力关注细节的完美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追求更为美好的教育结果,离不开对教育过程的精致打磨。由此看来,我们的教育管理,要以“精”驭质、以“致”取胜。精致的教育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需要我们为之孜孜以求。

    学校德育要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就要重视对学生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的德育细节。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学生的日常行为是基本素质的集中体现,其中的众多细节虽微小而细致,却为我们改变学生习惯、提升学生素养提供了有力的抓手。教育管理最重要的、最具体的对象是人,课堂和班级的管理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学生身上,每一个过程和每一个环节的整体精细、精致与完美,都可以使教育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德育要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就要重视对学生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的德育细节。我们要从小处入手,把握细节,精益求精,精雕细刻,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个举措都要精当,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那么我们就能够在教育的精致化中,完成对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和完美性格的塑造这一崇高使命。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道,在幼儿园里学到的好习惯令他受益终身。我国一个由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行为科学研究者组成的研究机构,曾对148名杰出青年进行研究,发现他们之所以成为杰出青年,智商并不是主要因素,而良好的习惯与健康的人格才是最重要的原因。“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养出了习惯,然后习惯养出了我们”(英国诗人德莱敦语)、“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于习惯”(美国行为学家杰克·霍吉语),正如无数圣哲所言,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教育的过程就是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的过程”、“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语),我校一贯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用老师们极精心的陪伴、极耐心的坚守,通过内务整理、激情跑操、学习生活细节等教育教学行为,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助推二中学子“激情超越、踏实勤奋、顽强坚韧、乐观自信、团结进取、诚信自律、感恩思报”等良好习惯品质的养成。

    在我们学校,全校上下有一个强烈的共识:“学生的不良习惯改变多少,学生的学业成绩就提升多少,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提升多少。”也正是鉴于此,我校的许多德育活动,都特别注重在细节之处实现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我们的跑操,从跑操间距、摆臂幅度、踏步节奏无不注重细节,从跑前小读、行进过程、跑后班会,每个环节无不追求精致。比如我们的宿舍整理,从铺面整齐、物品摆放、文化设计,我们的会场秩序,从学生的集合与解散,从认真地听会与积极地互动,比如我们的“中国梦·家乡情”社会实践活动,从活动的安排、实践的环节等等,我们都特别注重从一些德育的细节,让学生矫正不良习惯,形成良好习惯。在我们学校,每个班主任都能快速地叠好一床漂亮的军被,每个老师都会特别注意写好清晰规范的板书,每个二中人都会随手捡起校园里的一张废纸。我想,这恰恰是源于德育细节的力量。

    “致广大而尽精微”,正是三年如一日的坚持积累,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具体细节做起,逐渐养成了我校学生各种优秀的习惯与品质。于是,“铺面整洁,则卷面整洁;铺面精致,则做事精致,叠被子叠出了好成绩、好习惯”,“一笔一画、一举一动、一丝不苟,二中学子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彰显良好习惯”、“跑操跑出了办学奇迹”等等,渐渐地被广为认同。这也从一定意义上契合了我校注重德育细节、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德育理念。

    对于孩子们在学校的成长与变化,家长朋友们更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在一次高一家长座谈会上,我校学生甄亚宁的家长张丽华说道:“衡水二中的高中生活才半年时间,我的儿子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记得初中时儿子每次回家总是带回累积半个月的脏衣物作为我的‘家庭作业’,而现在儿子每次回到家里,没了早晨三番五次催他起床的被动,井然有序的‘豆腐块’取代了往日的被子满床,还有几次他竟然偷偷为我们做了早饭……说起在学校的生活,儿子津津乐道,他感到学校生活使他学会了对学习和生活的合理统筹。孩子的变化让我体会到衡水二中的教育是实实在在的教育,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注重让孩子们亲历求知的过程,不是模拟,不是旁观,而是让受教育者身处其中地去亲自感受。”

    鲁向卉同学,2006年考入我校,成为一名音乐特长生,开始了对音乐系统而专业的学习,拥有了良好的音乐素养,而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她的才艺得到展现、特长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她在学校2008年元旦联欢会上演唱的原创歌曲《HAPPY FRIEND》曾在校园流行传唱。2014年1月31日,她登上《中国好歌曲》的舞台,唱响自己的原创歌曲《鱼儿》,刘欢、周华健、杨坤、蔡健雅4位音乐导师均给予了一致好评,纷纷出“奇招”想将其收入麾下。在随后的“主打之争”过程中,她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和实力。刚刚考入大学时,面对繁重的专业学习任务,她总是能分时段、定计划、高质量地完成,这令当时的她很是骄傲。鲁向卉说这与她的高中生活密不可分:“二中,是一个励志的地方,在那里我完成了追梦过程中最重要的积累,包括习惯、性格很多方面,使我整个人进行了沉淀,把一些‘杂质’过滤掉,二中管理科学严谨,让我学会了惜时高效、合理统筹。在生活中,表面上看我有点懒散,其实内心里还是一直要求自己不断去超越,去进步。我们高中的校训是‘超越永无止境’,‘超越’是每一个二中人都具备的优秀品质,现在看来这种积极的品质已经融入到我的骨子里了。”如今,这条从二中游出的“鱼儿”,正自信地在音乐的海洋里快乐游弋,愈游愈远……

    多年之后,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二中学子留下了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或许,这便是我们所孜孜以求的“余音绕梁”般的最美的教育……

    “细微之处见精神”,“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教育教学需要实实在在的真功夫、硬功夫、实功夫,不能搞虚形式、摆花架子、做假样子,我们就是要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平凡的事做好、做到极致,最大限度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效的劳动,大概是学生和教师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注重质量和效益、需要精致化的教学管理,并且这种精致化管理还不能只是空喊口号,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精致化的教学对老师的业务能力、课前准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致的备课更是实现高效教学的第一步。为了让“教”更好地服务于“学”,我们在强调个人备课质量的同时,制定了固定而完备的集体备课制度。每天进行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从组内教师分工到具体实施步骤等各方面,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遵循“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的“四定”原则,坚持“备重点、难点,备教法、学法,备思路创新,备精讲精练,备学生素质提升”的“五备”内容。每天的教研由备课组长牵头,一人说课,全体参与,互相启发,荟萃精华,共享智慧,倾全组之力打造每一节课,教研整体流程做到了精细具体、易于操作、不拘形式。我们还根据学生存在的认知水平的差异,精心编制了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学案,实施“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分层、考核分层、评价分层”的分层教学制度,确保“优秀学生有提升,后进学生跟得上”,最终实现整体优化的目的。正是我校多年来坚持教学“精”而不“繁”,“细”而不“多”,从“规范”、“精当”入手,落实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最终实现了教学的优质与高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