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国学”实则“掴”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据报道,为了培养6岁儿子的传统美德,重庆的刘女士花5000元给儿子报了一个国学班。“没多久,儿子就能把《弟子规》背顺溜,但做事却没长进。”刘女士说。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国学班只强调“诵读背”,而不讲解具体的含义。

    时下,诵古文、穿古装愈发“时髦”起来。父母让孩子学习国学,无非是培养孩子的传统美德和学习一些传统文化,传承往圣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和精神遗产,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与此相伴随的不加甄别的灌输、枯燥单一的教学、不明就里地参拜孔子像等现象,让我们在整齐划一的朗诵声中,总能听到一些异样的声音出来。

    怎样学好国学,值得深入探讨。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传统国学的内容进行甄别。传统国学中蕴含着精华和糟粕,哪些适合孩子、哪些不适合,需要甄别。比如三纲五常,三纲要摈弃,五常要提倡。现代私塾对传统文化道德不加甄别地灌输给学生,这是欠妥的。其次,要注重教学方法,把重形式转移到重理解上来。国学的研习,要破除参拜、打坐等宗教仪式的嫌疑,不能让孩子死记硬背,不能让孩子只会摇头晃脑地说“之乎者也”。要让孩子在教师的合理引导和充分解说下,接受国学,并变成具体的行为习惯。如果“私塾先生们”,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请先拿回你那想要赚钱、“掌掴”国学的手。禹跃昆/文 肖弋/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