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翱:量子世界追梦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易鑫

    因在光子、冷原子量子操纵和量子信息、量子模拟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而获2013年度“菲涅尔奖”,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教授陈宇翱,因此成就获评凤凰卫视联合两岸三地富有影响力的十余家华文媒体共同评选的2013—2014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菲涅尔奖由欧洲物理学会设立,每两年颁发一次,每次奖励两名3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陈宇翱是获此奖项的第二位华人科学家,而前一位获奖者正是他的导师潘建伟院士。

    量子,是一个很多人听说过却并不理解的科学名词,其实它离我们并不遥远。人们常说双胞胎之间有神奇的相互感应,而在微观世界,这种真实存在的现象更为神奇,有共同来源的两个微观粒子间具有纠缠关系,无论相距多远,只要一个粒子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立即产生相应变化,这种量子纠缠正是量子通信技术的基础。量子纠缠特性赋予了量子通信许多突出优点:独特的加密方式使密钥具有不可复制性和绝对安全性,一旦有人窃取密钥,整个通信信息会“自毁”并告知使用者;量子通信还可以消除线路时延,实现最快通信等。 

    如果说量子间的纠缠关系是一道美丽的科学谜题,那么陈宇翱与量子之间“纠缠”着的就是某种命中注定的缘分。

    在中国科大的学生时代,陈宇翱就与他人合作搭建了世界上首个五光子纠缠实验平台,奠定了中国在多光子纠缠操纵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2004年,陈宇翱跟随潘建伟到海德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而在前往海德堡之前,潘建伟就对陈宇翱表示,希望他学成后能回国从事科研工作。 

    2011年底,陈宇翱入选中国首批“青年千人计划”,全职回到中国科大工作。从那时起,陈宇翱便开始像候鸟一样穿梭在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位于上海的中国科大上海研究院之间,开展基于光子和超冷原子操纵的可拓展量子信息处理方向的工作。

    陈宇翱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制备出八光子薛定谔猫态,并利用八光子簇态实现量子计算中容错率最高的拓扑量子纠错;在发展高亮度纠缠源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百公里级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及双向纠缠分发,推动了星地远距离量子通信的发展,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奠定技术基础,并被《自然》杂志称赞为“有望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的里程碑”。

    正是有了陈宇翱这样在量子世界巅峰不断攀爬挺进的青年科学家,在实现量子通信的长跑竞赛中,中国已成为“第一方阵”选手。

    想取得超乎寻常的成就,要以超乎寻常的梦想做动力,也必然要付出更加超乎寻常的努力。陈宇翱的生活每天就像定好了时钟:早餐后,来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午饭和晚饭是他和家人相聚的时间;晚上8点,他会带着笔记本电脑回到家里,继续工作到深夜。这种旁人看来苦行僧式的状态,却让陈宇翱很享受,量子世界本质上的不确定、不可知性是他孜孜以求的动力。

    3月29日,站在“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的领奖台上,这个量子世界的80后领军人一如既往地展示了他对量子世界的热忱:“量子物理是对事物的本源进行全新的认知,打开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问号,就能了解更多人类未知的世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