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融合:且看教育如何担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唯有通过教育才能寻求理解和尊重人类差异,尤其是学校的跨文化教育才是真正走向民族互尊共存和民族和谐融合的有效途径。

    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习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不同民族多元共存的重要意义。然而,当今世界,民族矛盾和民族问题持续存在,并考验着各国政府的智慧。民族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教育。为此,本版组织稿件介绍当今世界教育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的现状、经验和启示,以为国内民族教育如何作为提供国际借鉴。

    ——编者

    ■黄志成

    从亚洲到非洲,从欧洲到美洲,今日之民族、宗教、文化差异巨大而又共存相交成为全球化发展中的一种现实。世界许多国家均为多民族国家,而在日益开放的社会中,如何对待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是各国面临的一个新的巨大挑战。

    唯有教育才能寻求理解和尊重人类差异

    “教育能培养尊重他人、团结社会与实现国际一体化的意识,最适合将国家与世界的文化及价值传于后代,而教育政策应有助于增进个人、种族、社会、文化、宗教团体和主权国家之间的理解、团结和宽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国际理解,并可以从学校教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进行跨文化教育

    世界各国的经验也证明,武力和暴力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而实施同化政策,也不能真正做到民族融合。因此,当今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是:唯有通过教育才能寻求理解和尊重人类差异,尤其是学校的跨文化教育才是真正走向民族互尊共存和民族和谐融合的有效途径。跨文化教育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主要有以下4种状况和特点:

    第一种以德国为典型,强调在国家主流文化框架下关注文化的差异性,但同时将少数民族的文化边缘化并常常忽视移民文化;认为国家主流文化具有巨大价值,需要代代相传以保存一种历史意义上的国家认同感,在融合过程中通过不公平的同化,促使文化小群体纳入主流文化之中。因此,民族教育只限于非公立的民族学校以及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学校课程中。

    第二种以美国为典型,主要是以一种政治性的种族补偿观念来应对和解决文化冲突、不公平等问题。在学校进行的跨文化教育只是为了培养多元文化理念,其主要目的是满足过去被边缘化的少数民族得到补偿的需要,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第三种以法国为典型,注重在一个公民社会及其价值框架下看待社会、民族和其中的成员。因此,将种族、民族和文化差异等问题尽量淡化,尤其是那些与宗教相关的问题,更关注公民文化的价值,而不论其种族、民族、文化和宗教背景。跨文化教育是以公民价值为导向的。

    第四种以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较为典型,主张核心文化价值和少数民族文化价值两种文化价值共存。核心文化价值通常属于占统治地位团体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只要不与核心文化发生冲突,都会受到尊重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主流社会文化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跨文化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二元文化认同,尊重其他文化,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

    掌握语言不表明就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世界各国通过跨文化教育来促进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学校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例如,跨文化教育已经成为西班牙中小学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点。面对学校中有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儿童这一现象,西班牙学校并不是采取“以我为主,同化他人”的策略,而是实施“多元文化并存,开展跨文化教育”的政策。西班牙中小学在开展跨文化教育中的主要经验如下:

    首先,重视平等权利意识的教育,例如通过正式课程或课外活动,努力让所有儿童理解不管来自哪个国家和民族、具有怎样不同的文化,每个人都具有平等权利,包括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且任何儿童不因其肤色、宗教信仰和观点等而受到歧视。其次,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从重视西班牙公民,发展到重视欧洲公民甚至是世界公民,西班牙学校通过公民教育课程,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学习。再其次,重视树立理解接纳移民的思想,学校开发以理解和接纳移民为主题的跨文化教育手册,以共存、团结、公正、接纳、理解等理念,通过形象的情景描述,让学生体会如何认识、对待、理解和接纳移民。最后,重视宣传跨文化教育的理念,学校充分利用物理空间(教室墙、黑板等)、文本材料(家长联系册、教材等)、学习环境(班会、调研等),将跨文化的概念、意义、事件等以故事、散文、情景剧等方式展现出来,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旅游设计、学校节日规划等活动中,直接了解不同文化的节日仪式、家庭习惯、特色食品等。 

    跟西班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爱尔兰。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爱尔兰主要通过学校发展规划、课程和课堂教学来开展跨文化教育。在学校课程方面,爱尔兰教育科学部制定了中小学跨文化教育指南,强调跨文化教育的包容性和跨学科性。课堂教学通过叙事教学法引导学生认识到偏见和刻板印象的问题,注重创设融合的环境,以专题的方式结合学科领域,体现多元社会中多元文化和平共处的理念,或以文化事实和事件形式,使人理解多元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在学校发展规划方面,学校鼓励全员参与,以跨文化视角审视学校开展的常规活动,促进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与尊重。

    当然,世界各国的教训也值得国际反思。首先,同化观念行不通,结果是同而不化,形同心不同。其次,掌握语言不表明就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成员综合素质能力中的一部分,许多国家已认识到掌握外语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具有理解、尊重、欣赏不同民族和文化的能力。例如,法国改革母语教学,关注移民阶层特征以及文化发展需求,重视出生地文化与语言的教育,而欧盟已公布了要培养学生的8种能力,包括跨文化交流能力。最后,开展跨文化教育就是要促进对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要从仅仅欣赏自己民族文化发展到能了解、尊重和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

    跨文化教育消除的不是差异而是不平等

    我们正在构建和谐社会,包括民族和谐。尽管国外跨文化教育的背景和目的主要是解决移民问题,涉及少数民族的问题也与我国的少数民族问题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其一些做法还是很有启示意义的。具体如下:

    差异是一种资源。世界是由各种差异组成的,没有差异,世界就很单调、没有美感。国家、民族、文化、语言等均存在差异,给世界带来丰富的生活资源。民族和文化的多元化是支撑多元社会发展的丰富资源。因此,跨文化教育要消除的不是差异,而是不平等、不公正、歧视和排斥。

    跨文化教育是基于平等互尊理念的。无论是主流文化还是非主流文化,不管是掌握政权的主导民族还是处于边缘的少数民族,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应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并具有一种平等交流的意识。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关系,否则就会产生问题和矛盾,不利于民族融合。

    跨文化教育是一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提出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新型教育模式,它力求通过多语言、多文化的互动学习,达到不同文化、民族、宗教群体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团结的教育目的。

    民族融合的根本途径是实施学校跨文化教育。学校跨文化教育可以将不同的种族、民族、性别、社会阶层、残疾等群体视为具有平等权利的群体,所有学生,不管他们来自何种背景,在学校均有平等的学习机会以及表达各自文化的权利。

    通过学校课程,反映多元文化的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感受、接受和欣赏文化的多样性;通过校外活动,教师和学生能够和家长、社区成员共同努力创设一种支持多元文化教育的环境,促进整个社会的融合。

    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应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之一。学校教育除了要顾及每个学生的文化身份外,还要为每个学生实现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一种必要的文化知识、态度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人群、民族、社会、文化和宗教群体以及国家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宽容。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