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安其位 找准体系建设着力点
李华 绘
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为了构建国际水准、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科学协调职业教育各层次的相互关系,使其各安其位,满足各层次毕业生可工可学的要求。笔者认为,各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如下:
■李梦卿
中等职业教育 探索现代学徒制度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中等职业教育需要从加强工学结合、探索现代学徒制度等方面巩固发展。
加强工学结合。举办中等职业教育,要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现实,不能沿袭传统普通学校的教育与教学形式和管理办法,要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开展工学结合教育与管理。目前依然有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在沿用普通中学的管理方法,例如全校按年级管理而非专业部(室)管理,模糊专业分类,注重理论;模糊实习训练,注重课堂传授,这些做法十分不利于学生操作性技能习得。
探索现代学徒制度。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经历了技工学校教育、半工半读教育和工学结合教育三个时期。技工学校教育为现代学徒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半工半读教育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工学结合教育丰富了现代学徒制建设的内涵。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存在着岗位适应能力不强的问题,如何有效建设现代学徒制是亟须探索的课题。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典型意义上的现代学徒制,我们要借鉴并吸收这些先进经验,探索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培养出适应岗位操作标准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专科职业教育 探索专科学位制度
为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专科层次职业教育需要从加强产教融合、探索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位制度等方面稳定发展。
加强产教融合。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延展学习能力,但如果仅局限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理论,进行推演和计算,或只在学校实训室训练操作技能,将很难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和技术更新进步情况。因此,专科层次职业教育需要紧密联系产业发展,跟踪技术进步对职业岗位(群)的技能需求,只有在大生产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快速提升专业技能。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界大力推行的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是推动产教融合较好的方式。
探索专科学位制度。我国高等教育的学位体系并不完整,有博士、硕士、学士,但专科层次教育还没有学位。对接受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授予学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早有先例。2000年2月,英国提出拓展高等职业教育,增设两年制职业性的基础学位;美国的副学士学位制度是随着社区学院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美国高等教育学家克拉克·克尔说:“学位就是红绿灯,使得学生的车流通过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各级学位都起着测量和奖励学习成绩的作用。”专科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样也需要被测量和奖励。相较于目前提出的诸种学位名称,笔者认为,“工士”学位更能体现专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性。“工”,最初的器物含义是“工匠的曲尺”,与“技术”、“技能”等含义有着紧密关联。构建“工士—学士—硕士—博士”四级学位体系,将会使我国现行学位制度更加完善,更加促进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建议在部分办学条件较好、培养质量较高的专科高职院校开展专科学位制度的试点。
本科职业教育 探索转型发展方式
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目前政府正在推动地方普通高校转型发展。
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实施职业教育的有效形式。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样需要加强校企合作。转型发展的本科院校,需要充分借鉴中高等职业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校企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满足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探索本科转型方式。职业教育本科绝大部分将由普通三本院校转型而来,少数由专科高职院校建设而成。有不少普通本科院校,希望能将教学型高校建设成教学研究型高校,将教学研究型高校建设成研究型高校,因此转型办职业教育,或许会引起较大(有声与无声)的抵触。这就要求政府的力量凸显,做到以政策推动转型、以制度规范转型、以经费保障转型、以招考引导转型、以问责保证转型。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这些高校真正走上职业教育的道路,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专业课程、共建专业教材、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真正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
专研职业教育 探索建立双导师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顶层部分。长期以来,我国培养的主要是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不大,社会不甚了解。教育主管部门需要积极引导,加强产研互通,探索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度。
加强产研互通。截至2011年,我国专业硕士学位已有39种、专业博士学位5种,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干领域。设置专业学位的目的在于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强产研互通,让研究落到具体的生产项目上,让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到项目设计、技术升级和工艺革新中,增强项目研究的能力。
探索建立双导师制。双导师制是一种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聘用模式。通过双导师制,能够协调、沟通兼职导师所在单位与高校相关学科开展长期的、实质性的教学、科研或实践层面的合作。兼职导师能够协助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培养、实践指导、项目研究等工作。因此,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要积极探索双导师制,提高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技术师范教育 探索教师聘用制度
“双师型”教师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双师型”教师培养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加强双师培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5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承担着职教“双师型”师资的培养任务,实行“双证书”和“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其中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已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为职业教育培养更高等级的“双师型”教师。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做出规范,技术师范院校要力求使毕业生能达到文件规定的合格标准。同时,要针对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我国有12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再加上转型发展的本科职业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量巨大。因此,要充分发挥技术师范院校的优势,完善技术师范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满足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
探索教师聘用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探索建立职教师范本科生毕业时可同时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职教师范研究生毕业时可同时取得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证书的制度和措施。目前,各地职业院校引进教师都需要通过地方政府统一招考进行,这种“逢进必考”政策是在普通教育学校招聘教师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职业学校需要引进的“双师型”教师而言,存在明显缺陷。因此,需要政府放权,将编制数划拨到各职业院校,由院校自主面向技术师范院校招聘,自主考核,引进真正需要的“双师型”教师。这样的政策对推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推动技术师范院校的优质发展意义深远。
建设体系完善、各安其位、普职互通、能力为重、可工可学、科学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人才,虽然任重道远,但将渐行渐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