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建德筑能 服务社会敢为人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她有着60多年的办学历史

    她坐落在有着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古建筑博物馆之称的山西太原

    她是山西省办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高职学院之一

    她先后被国家教育部门命名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就业50强,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她就是在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之一的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创立于1952年的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行业特色、育人特色、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累计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万余名。一大批毕业生担任了城乡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筑装饰、房地产开发等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由学院毕业生主持的工程项目获得鲁班奖、汾水杯等50余项。全日制在校生9411人,招生范围遍布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近年来,学院办学定位明确,秉承“建德筑能、自强不息”的校训,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建设全国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为目标。全力以赴做好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新校区建设和良性运行机制建设等三件大事。目前,占地505亩,一期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新校区已基本建成,将于今年6月底全部搬迁入住。学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探索适应现代高职管理的新模式。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这是山西建院办学60年历史上最为绚丽的绽放。历经三年的奋力拼搏,学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上,成为山西省建筑行业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建筑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基地、建筑企业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基地。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综改试验区建设和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育人机制谱写新篇章

    学院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依托两支撑、搭建一平台、实施三项目、实现一推进,全面带动骨干院校建设。校企合作实现了重大突破,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学院依托原有山西省建筑职业教育集团和“四个网络”,牵头组建了有68家单位参加的“政行校企”四方联动校企合作理事会,并以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平台,实施了3个示范合作项目:即与昌陆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3个公司共建晋建联合学院,与临汾尧都区政府部门建立了校地合作伙伴关系,并成立城镇化建设服务中心,与山西正大方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共建正大方专业教师工作站。三年建设期间,晋建联合学院为合作企业订单培养学生200余人;正大方专业教师工作站先后组织50名教师顶岗实践与400多名学生认识和顶岗实习;在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临汾市涝洰河生态治理工程项目中,该院有20余名教师参加顶岗实践,并有300多名学生参加认识和顶岗实习。

    建设期内,成立了建筑工程技术等6个重点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调整和完善了7个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了学院直属校企合作办公室和建筑结构研发与应用中心。发挥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推进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与企业深度合作。建成刘宝成、寒冰等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修订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27项。与3个单位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与205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合作企业主动参与专业建设和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共同解决建筑技术难题32项。校企合作开展教研课题研究,获得2013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实现了单独(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和山西省首批中高职衔接试点。初步形成了紧密型合作育人、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人才培养特色明显 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学院各系部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围绕学院“工学交替、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修订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了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开发了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全面推行现场教学、仿真教学、虚拟情境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了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成为中部同类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复制推广的典范。

    学院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勇于担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时代责任,积极配合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与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实施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相衔接。系统规划重点建设专业,增设了4个校内重点建设专业,遴选5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12个相关专业为支撑的5个特色专业群。形成了建筑行业特色鲜明、覆盖面广的专业结构布局。构建了国家省、学院三级重点建设专业体系,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学院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期间,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深化“工学交替、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建筑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建筑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执)业资格证书对接、学院的职业教育与学生的终身学习对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建筑企业优秀文化理念等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重点专业根据自身特点,紧扣建筑行业技术标准、职(执)业资格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按照职业岗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重构了“321”课程体系框架、“五模块、双系统”、“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载体”等课程体系。基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校企合作完成人才培养方案11个,课程标准68门,建设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出版成果教材16种,开发校本教材12种,新建优质核心课程52门,全部建成了网络共享资源课程。

    实施名师工程,提升“双师”素质。学院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办学优势,组织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四大工程”,即“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与企业合作培育符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需要的“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学院教师进企业兼职锻炼,外聘企业技术骨干进学院教学,行业技术标准进专业课程等途径,通过鼓励教师参加硕士和博士学位学习,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赴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学习教学法和教学组织等,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德技双馨的师资队伍。三年建设期间培养国家教学名师1名、教授4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7名。新增专业带头人6名、骨干教师58名、兼职教师220名、“双师素质”教师57名,培养6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助推区域经济建设 服务能力取得新成效

    在人才培养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学院通过不断推进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加大了人才培养对接市场的力度,积极服务山西转型跨越发展需要,

    三年来共为建筑行业和社会培养了8000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中80%以上为建筑技术和管理类专业,其他为建筑类相关专业。该院毕业生已经成为山西建筑行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主力军。通过对山西省建系统建筑公司的调查,学院毕业生占到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1/3以上,项目经理以上技术和管理骨干占到半数以上。为山西建筑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山西省建筑行业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建设期间,依托4个成人继续教育站点,在巩固和完善3个层次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开设专业增至20个,在册学生人数稳定在2200名左右。构建了以4个培训基地为平台、以重点专业教师为师资、以建筑企业职工与本院学生为对象、以新技术新标准为内容的多形式培训体系,承接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培训总量达40374人次,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其他培训总量达19539人次,培训企业员工108114人次/年。

    技术服务以院办企业、合作企业为支撑,完成院办企业——山西新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由乙级升为甲级,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建成了建筑结构研发与应用中心,与企业共同解决建筑技术难题,技术服务到款额(含横向科研、培训等)达1438余万元。技术服务为企业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达8362余万元。

    学院在体制机制建设上为山西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先行先试经验。多次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骨干院校重点建设的5个专业,形成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条件建设成果为全省同类院校所共享。部分专业教学标准由该院牵头制定。

    对外交流显著增强 带动辐射呈现新格局

    学院主动发挥中部地区仅有的一所建筑类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的重要作用,与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建筑类院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开展了对口支援与合作培训,对88名西部院校教师进行了培训,赴西部援建院校挂职、讲学、指导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教师达36人,联合培养学生560人。与山西城乡建设学校、山西省建筑工程技术学校等两所中职学校开展了中高职衔接教育,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展“3+2”人才培养,目前已招生两届,共计400余人。举办了3期骨干教师国家培训班,培养学生42人。先后有11名教师应邀到省内外学校作“高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辅导讲座,来自全国各地的42所兄弟院校320余名院系领导和骨干教师到学院考察交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