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绘制教育新地图
北京市通过市级部署带动,各区县因地制宜整合开发本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圈,做足优质教育资源增量,形成以优质、均衡、公平为特征的北京新教育地图。
■本报记者 蔡继乐 施剑松
“北京市通过市级部署带动,各区县因地制宜整合开发本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圈,做足优质教育资源增量,形成以优质、均衡、公平为特征的北京新教育地图。”在4月18日下午北京市教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如是说。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市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加强市级整体统筹,带动各区县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实质性扩大。“到目前为止,北京市16个区县全部完成教育新地图的绘制,16幅区域教育的新版图已经呈现在市民面前。”李奕自豪地说。
划分功能区域因地制宜做足增量
在北京城市功能布局中,16个区县被划分四类区域: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根据区域功能定位,抓住“综合改革元年”的黄金机遇期,因地制宜谋篇布局,是这16幅区县教育地图出炉的一大特点。
李奕说:“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东城、西城,集中体现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功能,两区共同的特点是名校老校资源丰厚,自然也是择校热点。为此,在教育优质资源供给的方式上,两区主要选择了内部盘活促均衡,力破择校。”
以东城为例,该区在10年学区化改革基础上,将学区制升级改版,全区所有教育机构统一纳入8个学区,构建“入盟(深度联盟)入带(优质资源带)一贯制(对口升学)”的资源大通道,学区内贯通优质资源。西城区在原有四大教育集团基础上,今年又增加3个,每个教育集团有选择地纳入4至6所学校,探索横向研训一体、纵向学段衔接。
而作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4个区,则担负着拓展外向经济服务、大力发展高端产业的区域功能,对优质教育布局的需求迫切。朝阳区根据十大功能区,定位优质教育分布,其中CBD功能区所布设的优质校达37所,占比近40%。丰台、石景山分别与西城、海淀相邻,着力在接合带上布点留生源,把好学校办到学生家门口。
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5个区是城市发展新区,承接中心城区疏散的人口和功能。在这5个区的教育地图中,其改扩建学校的项目远远多于其他三类功能区。顺义3年内的学校改扩建项目达到61个,大兴区有54个,昌平今年将有12所新建名校9月开学。“可以预见,这5个区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将牵引人口疏解、产业转移。”李奕说。
作为北京的生态涵养发展区,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5个区县,在它们的新教育地图上,依据城区、川区、山区的人口与经济发展需要,有所侧重分类布设资源点,引进名校、快速提升本土教育质量是共同的举措。其中,门头沟力度最大,针对山区、城区、小城镇三类布局,引进优质校达10所,占全区学校数量近四分之一。
三种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李奕介绍说,由于北京16个区县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情况,因此,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式上,也各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
一是“市级项目推动”,即市级推动的城乡一体化办学项目。从2012年至今,北京用3年的时间在全市相继建成了65所城乡一体化学校。其中,丰台、大兴、昌平、房山分别拥有6所,朝阳区拥有7所。
除了市级项目外,各区县也积极引进城区名校。除了东城、西城、海淀三区是内部优化、少有引进之外,其他所有区县大都引进名校办分校、城乡一体化学校、引进高校资源办分校等。“实践证明,此举的确是快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捷径。”李奕说,在被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中,北师大是高校中多次被引进的“大户”。比如,朝阳、丰台、石景山、顺义、大兴、昌平、平谷、密云等8个区县共引进了17个北师大附属中小幼分部。
二是“本土整合模式”,即区域内资源共享、教师交流。东城区采取“学区制”,全区划分为8个学区;西城把全区划分为11个学区,同时组建了15个“教育集团”;海淀采取“一校多址”;丰台、房山建设“教育集群”;大兴、延庆的“协作区”;顺义的“联盟组团”等,核心都是打开学校大门,在区域统筹下建立共享共研的新平台。
与城镇差距较大、距离较远的远郊区县,并没有照搬城区学区制改革,而是创造性地推出超越地理概念的“学区”,将山区校、川区校、城区校联手,结对帮扶,抱团发展。例如,平谷以课改为纽带,组建教研基地联盟;延庆组建八大协作区和1个高中联盟;密云建立城区教育联合体、城乡联办手拉手、以办学特色为核心的联盟校。
三是“跨区合作模式”,即穿越区际边界的深度合作。如石景山与北师大合作继续研发“绿色教育”理念和模式;通州将与东城、北师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师生交流、跨区选课和战略研究、质量监测等实质性合作;怀柔、延庆继续与城区优质校“手拉手”,怀柔所有学校与西城优质校对接。
“这三种模式的结合,打出了扩大供给的组合拳,不仅扩大了优质资源的辐射面,也生成了新的研训资源,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内涵发展的增长点。”李奕说。
改革治理方式努力突破制度瓶颈
在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过程中,能否充分运用市级政策引导,也在考验着区域教育治理能力。李奕举例说:“比如市级提出的政府购买教育社会服务,这就意味着政府、市场、学校间的边界变化:政府的有限责任,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释放。”
李奕说,在区县教育地图中,一些区县正在突破体制束缚,释放办学活力。东城区将两委机关的干部、各校干部纳入到整体联动的通道中,实职调用新岗位,力图打破干部部门化的僵化用人体制;朝阳区重构领导分管学段,分别设立义务教育和高中学段分管副主任,探索管理方式无缝对接;丰台、密云借势创办了理事会制的名校办分校;门头沟实施全员聘任,激活学校用人自主权。
如何向社会资源开放,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让师生获得更多优质教育的选择,这是教育公共服务充分利用市场因素发展的新机遇。“这需要灵活的思维方式和治理能力。在这方面,一些区县已迈出可喜的一步。”李奕说。
比如,门头沟与民办品牌巨人教育集团合作,建立九年一贯制的巨人实验学校,今年9月开学将提供960个优质学位;延庆县一年前引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使长期困扰师生的英语短板有了显著提升。不少区县在纠结教师匮乏、经费短缺的时候,这些区县早已先行试水、尝到甜头。
谈及目前已经初步完成的北京新教育地图,李奕兴奋地说:“在这幅以优质、均衡、公平为特征的新教育地图上,布局了65个优质教育资源新的支撑点和生长点。这将是一幅动态生成的地图。最终,若干教育高地将会连片成为一个优质教育的‘高原’,大幅提升北京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
【新闻链接】
北京小升初取消共建、实行划片入学
本报北京4月18日讯(记者 施剑松)北京市教委今天公布了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明确将取消“共建招生”方式。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说,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保障力度加大,学校和一些单位共建的招生方式已经不再必要,因此北京市从今年起取消共建招生。
据李奕介绍,从2014年起,北京将建立全市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并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实行计划管理。幼升小和小升初学生均须在系统进行信息采集、入学过程记录和学籍生成。通过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各区县可预测区域教育需求做好入学服务,同时信息化手段也有助于规范入学流程,保障公平、公正。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实行计划管理,是由各区县根据入学需求预测,按照区域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中小学办学规模制定小学、初中的招生计划并报市教委备案。招生计划一旦确定,学校不能随意更改。
在小升初环节,北京市明确区县在小升初升学过程中,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单校划片采取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对口接收片区内所有小学毕业生。多校划片学校,先征集入学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对报名人数多于报名人数的初中,以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随机派位由区县教委统一组织,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代表参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