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视野看MBA教育
记者:根据这些变化,商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否有相应的调整?
郭凡民:美国商学院会依据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调整专业和招生需求,设定新专业和缩减某些老专业。举例说,EMBA教育之前在美国也是很小一部分,随着需求的增加,特别是经济好的时候,很多企业资助中层领导修EMBA项目,培养高端管理人才,所以,美国很多学校特别是优秀学校EMBA教育在过去几年中快速发展。但在经济形势不好之后,有些企业不再资助学习者,学习者需要自掏腰包,由于学费昂贵,招生量也在缩减。
当市场需要的时候,这种需求首先会反馈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校生会兼修一些新的课程或专业,学校注意到这种现象后,就会及时作出培养调整,或是设立新专业,或是交叉上课,或是联合招生,以回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MBA教育更趋全球化多样化
MBA教育本身已开始多样化,出现更细化的专业划分,与管理相关的专业硕士学位增多,授课方式开始发生新变化,“MOOC”(慕课)成为一种新趋势。
记者:从GMAC的统计数据分析,MBA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和趋势?
郭凡民:MBA教育在全球的发展,呈现出市场大、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总趋势。
GMAC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全球在校大学生总数估算,有约200万到300万的学生注册学习管理类研究生项目,当前管理类学生的数量很大,从趋势上来看会越来越大。
全球化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区域内吸引区域内的学生,区域内吸引区域外的学生。之前,这个区域中心是美国,目前欧洲已经和美国处于商业管理教育的竞争地位,欧洲顶尖的管理学院和商学院已经吸收相当一部分精英人才。
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外国人来中国修国际MBA项目,但很遗憾,还没有更多学生愿意到中国来学习商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语言是一个难关,外国学生用汉语进行学习难度有点大。但国内顶尖的商学院实际在国际上的排名很高,在培养国内高端管理人才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中国商学院虽然从移植西方课程开始,但现在慢慢开始使用中国的案例,哈佛已经开始使用中国案例。
MBA教育本身已开始多样化,从单一的2年制,到出现1年制、14个月、16个月乃至18个月的MBA项目,而且出现更细化的专业划分,与管理相关的专业硕士学位增多,课程授课方式开始发生新变化,“MOOC”(慕课)成为一种新趋势。在线学习会对学校的MBA教育体系带来多大冲击?目前还不能下结论,但一定会带来一些影响。
记者:从全球趋势来看,怎么看待中国MBA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郭凡民: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定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机会,管理教育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且会越来越大,中国管理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如何提升吸引力,吸引国际人才,需要认真思考。
引进外国优秀的教育资源在中国合作办学,借助合作双方品牌的优势,吸引国际学生也吸引国内学生,这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方式。
在线教育,或许是另外一个机遇。因为不管是谁,都可以试听,对传统教育肯定会有影响。对非顶尖的学校而言,鼓励慕课课程资源有效利用,对教学质量提升和师资队伍建设无疑是有帮助的。
余菁维:中国作为学习目的地的国家形象还是需要发展的时间,这需要积淀,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尝试。中国发展MBA教育,提升整体的吸引力,内部资源要更好地优化,通过最优秀学校资源的共享,实现资源更好地横向和纵向整合利用。
商学院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质量控制很重要,一定要把握好招生环节,关注学生发展,要有评估的体系和学习的体系,MBA项目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也很重要。
记者:据了解,中国高质量MBA项目认证工作已开始进行,就如何提高MBA教育质量,您有怎样的观点?
余菁维:高质量的认证,对质量控制很重要:一是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向中国社会传递MBA教育的正面形象。
但从GMAC角度观察,管理教育的质量要从招生环节把握住,招生质量把握不住的话,容易参差不齐。在招生标准制定及考试方面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入学考试标准化和分多次,面试可分多次进行,学校可以招到更多优秀的人才。其次,要关注学生发展,学生的培养和考核体系很重要,要有评估的体系和学习的体系。此外,MBA项目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很重要,因为商学院本身是一个有机生态系统。各方需要互动起来,企业也要参与进来,把资源调配起来,发挥各方的主观能动性。
记者:招生门槛是决定招生质量的重要方面,从全球来看,商学院的招生录取标准主要有哪些?
郭凡民:从美国大学招生整体而言,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录取,标准化考试分数,只是录取标准之一。当然,如果标准化分数很低,肯定第一关就被刷掉了。据我所知,美国很多大学一般采取两次淘汰的方式。比如说,各学院里有研究生院,第一批进来的学生,研究生院进行硬性筛选,主要依据标准化考试分数和学业成绩,过了这关之后,再到系里面,有个招生小组进行综合评价,不仅看标准化考试分数和学业成绩,还要看社会活动或专长,以及在学生活动中表现出的领导才能等,在标准化考试成绩达到一定标准后,上述这些方面会看得很重。
对某些学校而言,如果GMAT成绩非常高,但其他方面相对弱些,也会被录取。因为GMAT的作用,是预测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学习。院校对GMAT的信任,是基于录取经验的积累。
但GMAC在关于怎样使用GMAT成绩的注意事项中,提醒使用者:GMAT只是预测学术水平的一种标准,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不能将GMAT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因为能不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或领导者,学业、学术水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无论是要成为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或是成为职场中成功的领导者,不仅取决于学术能力,还取决于软实力,即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职业道德等。GMAT主要测学术水平和学习能力,但并不测软技能。
余菁维:我们衡量的软技能是直接和MBA项目,乃至和未来的工作要求的软技能直接相关的,而且是非常具体的。这个工具不只是衡量你到底是内向的人,还是外向的人,这个告诉你没有多大的意义。我们需要了解你真正在职场中需要的软技能,你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其次,它能够给你一个很完整的报告,告诉你在这个方面的缺陷在哪里,例如战略眼光、运营思维、抗压性、驱动力、人际交往洞察力等,你的行为趋势是怎样的,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改变这些行为。
记者:您认为,为进一步促进中国MBA教育的发展,在师资问题和国际化方面,有哪些国际经验可以借鉴?
郭凡民:美国的高校,在某种角度来说,也存在师资问题。比如,某个专业突然发展,也会面临师资不够的问题。但据我观察,顶尖学校不存在这种问题,排名在中间或偏下的学校存在这个问题。但这个与市场调节相当密切,如果吸引不到好的师资,学生找不到好工作,尤其是在人才奇缺的情况下,还是找不到好工作,学校自身会做出调节。
国际化,一开始可以学习美国经验,进行移植。但从最终来讲,创中国特色的合乎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让别人来学习中国的东西,我们才会受益更多,当然这会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余菁维:目前谈国际化,主要是办国际项目,互访交流,其实,国际化人才队伍和职业团队建设更重要。一个商学院要实现国际化,必须要有国际化的人才支撑,不仅是教授们的国际化,招生队伍、学生发展和职业发展队伍的职业化和国际化也很重要。
名词点击
GMAC与GMAT
管理专业研究生招生理事会(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Council,简称为GMAC),成立于1954年,是总部位于美国的一个非营利性教育组织,其成员包括世界各地许多知名的商学院,是有关高质量的管理学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研究和信息的主要提供方。GMAC最为人所知的是其主办的GMAT(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考试,该考试是全球唯一的专为商业和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设计的标准化考试,已被全球近6000个管理专业研究生项目采用,是管理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使用最广泛的评测方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