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精致教育 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戴久来校长
戴久来校长简介
戴久来,男,1961年出生,中共党员。先后担任班主任、教务主任、长春市第十七中学校长、长春市第六中学校长,现任长春市第二中学校长。自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精神为统领,以特色立校为新的突破点,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十二年来他把自己在学校实践工作中看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情,经过反思总结,逐步形成了“精致教育”的办学思想,被省内同行称为“精致教育”的掌舵人。
他始终坚信,教育是人文和科学的结合体,人文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求善、求美;科学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求真、求实。教育的人文属性大于科学的属性。2010年他实践研究的《精致教育实践研究》获得吉林省政府部门、省教育部门颁发的吉林省第三届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先后获得了“国家政府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劳动模范”、“长春市政府部门特殊津贴”、“长春市第五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先进个人”、“吉林省第九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技术人才”、“长春市科研型名校长”等荣誉称号。
精致教育理念的形成
一所学校凝聚力的形成,很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演绎成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即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
精致教育理念的形成,来源于我对个人成长经历和教育实践的反思和总结;来源于我对教育的认识及探索高中多样化发展、内涵式精细发展的思考;来源于我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梦想。
没有深刻的认识,就不会有持久发展的动力。“现实的挑战,总是超越现有的理论。”作为校长要登高望远,明辨方向。上世纪90年代后期,高中规模办学渐成主流。高中教育投入与产出的问题、规模与质量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我想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于是,我从全市高中发展的大局出发,提出高中发展应有多种渠道。像我所工作过的学校,缺少规模化发展的空间,可以走内涵式精细发展道路,通过创新驱动,运用精细化的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把学校办精、办优、办强。在我市,这样的学校数量多,能够办出特色、办出品牌更具典型意义,更有价值。
每到一处,我总是在深入了解学校校情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历史与现实、改革和发展以及校园文化和工作经验进行理性的反思。反思的过程是向实践学习的过程,是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的过程中找出规律的过程。精致教育的品牌建设是我校坚持内涵发展的有效载体,更是追求质量提升,不断扩大办学效益的需要。作为学校的教育哲学和灵魂,一直引领着学校的发展,并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其内涵,也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精致教育理念的内涵
我校的办学理念最终定位为:精致教育、自主发展。
诚信教育即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实施“有根的德育”,与时代精神结合,使人高尚。教育师生做“真人”,学“真学”,把诚实守信作为一生的信条。
责任教育即学校针对独生子女自我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淡薄的实际,从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品格和人格的要求出发,通过教化和行为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树立起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和国家应尽的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孩子切实懂得“先做人,后做事;先成人,后成才”的道理。
细节教育即精细化的管理和实践,注重全程、全员的参与,既是好的习惯,又是好的方法。把工作做细,做精,做优,做到极致,使平凡的工作不平凡。以小见大,想做大事必先从做小事开始,这是立业之本。
发展是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重在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把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紧密结合,通过实施“有根”和“有效”的德育,以及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推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
“精致教育、自主发展”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学校文化是其深刻的内涵。既是理念,更是态度,又是我们实现教育理想的途径、方法、手段和过程。
在践行精致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关注着学生成人和成才的问题。学校传承的是文化和责任,我们坚持用爱心、用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人类现代文明的成果滋润学生成人。同时,用态度和智慧培养学生做事的习惯和风格,促进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时期的学生成人、成事、成才、成熟、成功。
精致教育理念下的办学实践
为了全面落实精致教育办学理念,我在工作过的学校都把精致教育作为学校最大的科研课题,交由各部门去研究、去实践、去丰富。从学校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德育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本着务实的精神,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一切从问题出发,大胆实践,谋求学校优质发展,以此支撑精致教育的办学理念。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解决。
以管理为驱动,把精致教育作为提升质量的一种实现方式
多年以来,我校一直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立校,以情育人”有机结合,我认为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动力。学校管理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今天,学校管理中尤为突出的是“法、德、情”这三个字,法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保证,德是一所学校得以发展的灵魂,情是学校管理的润滑剂,学校只有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情育人”有机结合,把握这三者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才能使学校得以可持续发展。
我对中层干部的使用和管理,采取的是足球队的管理模式。我告诫校领导班子成员不做边锋,做中场,做球队的大脑。校长是主教练,主管校长是执行教练。
校长根据球队的整体状况和每名球员的技能、风格制定球队的目标和战术,前提是了解。通过大量培训、典型案例的分析、反思,总结经验,提高球员的能力。通过平素的训练,演练队伍,提高球队中个人和整体的能力,鼓励个人一专多能。比赛场上,球员根据场上情况自主发挥处理解决。高度重视赛后分析、总结成功与失败的体验、经验的分享,技战术的提高,做到循环往复。这样不仅提高了球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每个成员的成就感,球员很快就成为了球队的主人,想事,干事。这样做的结果是谋划学校发展的人多了,学校自然就实现了优质快速的发展。开始的时候,可能步子会慢一些,但后劲十足。当大家都能独当一面之时,校长会更“超脱”,也会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学校的大事和整体的发展。
以育人为根本,精心实施“有根”的德育
立德育人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和途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我校德育工作以培养高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公民为目标,以有效德育科研为先导,以精彩的系列活动为载体,以养成教育为重要手段,实施“有根”的德育教育,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了富有特色和富有成效的德育工作体系。
我们始终信守有根的德育,根深才能叶茂。通过有形的德育,实现学生的有效和有得。
德育靠教化;以爱育人(突出一个“导”字)。
要读书、引导,才能让感性行为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自主的活动的基础上,要读书、引导,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基本道德素质的形成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因此每学期我们都开展“书香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读一些名著、文学的东西,从而增强榜样的影响。也使学生的道德的感性行为在书中找到共鸣。在学生入学开始的时候,是一个道德习惯养成的良好切入点。在这时候,要不断地灌输自己学校的道德要求,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使他们逐渐认识到新的学校的道德要求,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逐步形成自己学校的道德氛围。比如我们在高一新生入校第一天,就对学生进行“走进二中的门,做高素质的二中人”,主题教育,运用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从学生身边事、眼前事入手,从不给别人添麻烦讲起。在8月组织新生军训的过程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国防教育、爱校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学生收益很大,我们开展了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内容包括主题班会、亲情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报恩,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
德育靠养成;习惯成人(突出一个“学”字)。
道德要在人的活动、自然的活动、自主的活动中形成,体现全面性和主体性原则。道德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所以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活动的过程,否则将不可能形成道德之果。我经常给老师同学们讲这样的道理: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对我们自身最好的保护。还有加强养成教育,敦促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我校利用周总结、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政教处人员对学习进行检查指导,做到一天一检查,一周一公布,一月一评比,周总结表扬先进,对违纪现象和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培养学生文明守纪的好习惯,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