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愿看到不按科学规律办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上了九十岁的老专家还在思考吗?近一个世纪漫长岁月哪些已淡忘,哪些刻骨铭心?如此资深的老院士怎样对待退休与工作?

    6月初,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我国稀有金属工业的开拓者之一、9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东英用本色把记者的问号一一拉直。

    “人,要满足喜欢你的人对你的期望”

    记者:您最想对年轻科研工作者说什么?

    李东英:人到这个世界上来,应该有所作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没有意义。这是我的人生观。怎样才能有所作为呢?人无完人,应该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找到国家需要和自己所长的结合点。然后在这条道路上努力,对国家有所贡献。

    人,要经常满足喜欢你的人对你的期望,这是我经常考虑的。

    记者:谈到新思路,人们说您是把稀土应用到农业领域的第一人。

    李东英:稀土农用的确是咱们国家的首创。上世纪60年代稀土主要用于冶金和在石油化工上做接触剂。当时粮食紧缺,我们有意识地往粮食、经济作物上用稀土元素。当时也有人说,国外没把稀土用于农业,好像国外没用咱们用就奇怪了。实践证明,稀土元素的应用提高了农业产量。稀土农用延续至今。

    “最不愿看到不按科学规律办事”

    记者:您组织攻克了30多种稀有金属的生产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出用于“两弹一星”等国防建设急需的新材料;提出攀枝花钛资源开发和应用推广的技术方案与技术政策。什么支撑您为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的科技进步和生产建设做出此番贡献?

    李东英:要把事情做成,发现规律很重要,尊重规律更重要。尤其制定的政策要符合规律。我最不愿看到的就是不按科学规律办事,给国家带来各种损失。

    记者:我国稀土产能过剩?

    李东英:过不过剩,事在人为。这个要遵循国内国际市场规律,市场上不划算,就少生产。乱采乱挖乱出口不符合规律。

    有些人把稀土神化了。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但不是只有中国有,别国也有,而且品位比我们还好。要看到一点,是谁用稀土谁占便宜,不是谁卖稀土谁占便宜。因为稀土有优良性能,可带来很高效益。

    “人不在一线,不能自以为是”

    记者:您如何看待院士退休?

    李东英:退休了就退休了,应该有自知之明。不在一线,对一线情况不了解。不能自以为是,不是说你说的话别人都得听。我尽量不参与各种活动。

    但有一样,如果国家认为我还有用,有研总院需要我,我也不会回避。不客气地说,工作我没停止过。一般60岁退休,但是我60岁时根据国家三大资源综合利用的需要开始了新的工作。近年工程院有个战略咨询研究,跟我有关,我参加了。

    记者:很高兴看到您精神这么好,祝您健康。

    李东英:我94岁了,精力不够用了。不久前,中国科协、科技部代表国家收集历史资料。我把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笔记、资料让他们一车拉走了。他们管理比我好,我没什么舍不得的。老伴岁数也大了,我们在康复中心生活。有研总院给了我们很好的照顾,感谢。祝大家都健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