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忠魂 永驻南沙
■本报记者 梁杰
紫荆点点,翠柏肃穆。2014年清明节,广东湛江南郊狮子岭烈士陵园,南海舰队南沙守备部队气象工程师李永强静静地躺在这里。墓碑上,“革命烈士”4个鲜红的字迹前,摆放的花束仍未凋谢。
李永强走了,他倒在第27次出征南沙的路上。无数遍走过的摆渡登礁之路,这一次,他没能跨过去,时间是2014年2月23日。
这是李永强守卫南沙21年来的一次平常出征——随镜泊湖舰赴南沙执行气象站升级改造任务。然而,李永强乘坐的小艇在登礁途中遭遇四五米高的拍岸浪,艇上官兵全部被打落海中。危急时刻,李永强将两名战友推向浅滩,自己却被又一个拍岸浪卷入海底……战友们获救了,李永强却永远地留在了他挚爱的南沙。
21年扎根南沙,27次守礁,累计时间达86个月——
“只要南沙需要,我就会铆在礁盘上”
1993年7月,李永强从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毕业,申请来到组建不久的南海舰队南沙守礁部队,成为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的一名气象员。
永暑礁海洋气象站,位于远离祖国大陆1400多公里的南沙海域,是我国最南端的海洋气象站,它为在南海执法、捕鱼作业的船只提供可靠的气象保障,也为我国南海积累了宝贵的水文气象资料。这里高温高湿高盐,无土壤无植被无淡水,湿度高达80%以上,地表温度最高可达60℃,礁上使用的钢板不到一年就会被锈穿,被称为“海上生命禁区”。
由于常年守礁,才40多岁的李永强已经头发稀疏,像个小老头,他还患上了头晕耳鸣、风湿疼痛等多种慢性病。每次守礁后期,严重的风湿病都会复发。不仅腰部疼痛难忍,甚至起不了床、走不了路,但他总是咬牙挺住。
尽管如此,只要有守礁机会,李永强总会极力争取。他总说:“不是我不懂享受生活,只是实在割舍不下这段南沙情、这份测绘爱,只要身体还允许,我就会像铆钉一样铆在南沙礁盘上!”
在永暑礁,工作训练之余,李永强用从大陆带上礁的泥土开出一块近20平方米的土地;他还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海魂”;李永强爱花,礁上只能种太阳花,别的花都活不了。李永强常说:“我就是盆太阳花,不求名和利,只愿守南沙。”
正是因为这份执着与担当,李永强扎根南沙,一干就是21年,成为继新一代“守礁王”李文波之后,南沙守备部队守礁次数最多的南沙人。
150多万组精确数据,6000多天零差错,创造10多项第一 ——
“我要将生命献给挚爱的南沙气象观测事业”
礁上寸草不生,空气一捏一把水,晾干一把盐,强烈的紫外线晒得皮肤火辣辣的疼;海洋气象观测站里只有几张破桌椅、一些简陋的人工观测仪器,连一本专业教材都没有……1993年8月,第一次登上永暑礁执行守礁任务的李永强,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看着李永强惊诧的眼神,时任南沙守备部队政委亓玉台对他说:“你可别看这个观测站不起眼,它可是我国受联合国委托建立的,采集的气象数据都要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参与国际间的交换共享。”
气象观测站虽小,却连着国家和军队的声誉。李永强铆足了劲儿,带领分队官兵对气象观测站进行升级改造:建起了第一个气象预报室,安装了第一套气象数据卫星接收系统、气象数据卫星通信系统、自动潮位监测仪等先进设施设备。短短3年,观测站的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观测站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李永强把工作重心向软件建设转移。
水文气象观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南沙海域,气候、气象资料极为缺乏。分队的业务培训,依靠的是几名老气象的“经验之谈”,连一本像样的教科书都没有。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每次下礁,李永强第一件事就是到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查阅资料、请教专家。
3年里,李永强收集整理了大量气象观测相关资料,撰写了20多万字的笔记,带领分队官兵编写出10多万字的《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结束了南海海洋气象业务培训没有专业教材的历史。
从第一本南沙水文观测教材,到第一套大气波导站,从第一份电子气象数据报表,到第一套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李永强带领分队官兵创造了南海气象史上的10多项第一,南沙永暑礁海洋观测站也在国际海洋观测领域中脱颖而出。
南沙水文气象工作周而复始,烦琐而枯燥,每隔2小时,就要对风向、风速、气温、潮位等近20个要素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同时向上级气象部门报告一次观测结果。20多年来,李永强带领分队官兵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50多万组,创造了连续6000多天零差错的纪录,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海洋局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
身兼5个职位,成功处置500多次海空特情——
“我是一名技术员,更是一名战斗员”
在南沙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环境中,官兵往往身兼多重身份,年近半百的李永强也不例外。他担任过永暑礁气象分队队长、守备分队队长和指导员,并且一直担任永暑礁1号战位的战位长,是目前南沙守备部队资历最老、职务最高的战位长。
太平洋上不太平,南沙群岛海域多有“不速之客”。每次守礁,敌方的侦察渔船经常在我礁盘外海域绕圈,飞机在我礁堡上空盘旋侦察。“连睡觉时也要睁着一只眼睛。”李永强这样形容南沙守礁官兵枕戈待旦、箭在弦上的状态。
“我虽是一名技术员,更是一名战斗员,必须时刻保持党员干部的冲锋姿态,具有不怕火药味、不畏硝烟味、不惧血腥味的军人血性,随时准备打仗。”李永强清楚,守卫南沙,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寸土寸海,不能光有一腔热血豪情,更需要瞄准常态化守礁,开展实战化训练,全面掌握克敌制胜的招数、能打胜仗的本领。
5公里越野,李永强全副武装冲在最前面;技战术训练,他给官兵反复进行动作示范;实弹射击,他练就了弹无虚发的本领……
强将手下无弱兵。在他的带领下,气象分队每人都能熟练使用7种以上职掌武器,军体拳、警擒拳、捕俘拳、匕首操,人人娴熟自如;400米障碍、5公里武装越野、3公里武装泅渡,个个信手拈来。2010年度军事大比武活动中,李永强带领分队官兵拿了9个单项第一,打破守备部队3项比武纪录,连续3年被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在南沙,我们可以失去亲情、爱情,唯独不能割舍的是对南沙的真情;可以失去财富、享受,唯独不能割舍的是对守礁的痴情;可以失去健康、甚至生命,唯独不能割舍的是对祖国的忠诚。”这就是被战友称为“南沙赤子”的李永强。
21年前,初上南沙守礁的李永强,立下了“哪怕有一天倒下,我也要倒在南沙这片热土上”的铮铮誓言。
21年后,他把这一誓言变成了实际行动,矗立为一名党员干部扎根海防、岗位建功的铁血丰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