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促跨越 内涵发展创辉煌
姬广闻院长为坦桑尼亚籍留学生Guka Igogo颁发毕业证书
小麦专家组成员李根林教授到开封市指导小麦生产
张慎璞教授在河南电视台农事早知道栏目技术讲座直播
参加全国农业技能大赛获得优异成绩
行业、企业与学院教师共同论证人才培养方案
与郑州中国绿化博览园合作签字仪式
教师流动工作站及实习就业基地揭牌仪式
她,坐落在华夏文明的摇篮和文化发祥地——河南省郑州市
她,建校60多年来,历经建校之初的艰苦创业,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壮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她,始终秉承“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打农字牌,走行业路,走产学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紧抓机遇,锐意改革,扎实创新,积极探索新型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谋划发展定位,突出行业办学特色,完成了学院发展史上一次次华丽转身
她,是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国职教学会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学会副主任单位、河南省农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河南省农业教育协会会长单位、河南省农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单位……
她,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国家项目验收
她,就是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熠熠生辉。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获得者、著名玉米育种家程相文,河南省小麦抗病育种首席专家、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有“黄淮第一麦”之称的小麦育种家茹振钢,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会杰等知名专家学者从该院毕业,还培养出了众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农业技术骨干、企业家等优秀毕业生,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让我们走进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探寻其创新发展之路……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之魂,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和速度。近年来,学院大胆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形成了校企紧密型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增强了办学活力,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
创新“三会”平台,实施“四方”联动
搭建“三会”平台。“三会”,即河南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和河南省农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均以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联动组建,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龙头。河南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由行业、涉农企业、中高职农业职业院校组成,从2004年成立之初的36家,到2010年的60家,直到2014年的98家,集团成员规模不断壮大。通过集团建设,实现了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实训建设、科技研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对教育资源共享、校企合作、中高职教育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2010年12月成立由省农业厅、学院、驻地政府、科研站所和企业等办学利益相关方参加的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制订学院发展规划,筹措办学经费,整合办学资源,建立现代高职教育新体制机制,共同研究制订并督促实施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河南省农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则在发布用人需求信息、制订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标准、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项目的评估、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立“一办一会一处”。“一办”为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公室。作为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及河南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学院教务处,协调管理全校校企合作办学的行政事务。“一会”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解决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核心课程标准的审定及课程建设、实习实训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竞赛指导等问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设在各系,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机构。“一处”为地方合作处,是学院开展科技服务推广工作,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进行联络交流与合作的职能部门。
校企深度融合,健全共赢机制
共建实训基地。一是建立“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入设备和人力资源,在校内共建了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二是建立“厂中校”实训型生产基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在就业招聘、产品研发、成果转让、技术培训等方面广泛合作,由企业提供场地和部分设备,学校投入部分设备及人力资源,在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实习实训场所。
共享人才资源。学院选送专业教师进入合作企业一线生产实践或指导学生实习,聘请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教师。通过互派互聘、双向交流活动,提高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成为校企双方的共同优质人力资源,实现校企人才资源共享。建立共享人才资源库,聚集技术研发型、技能型、教学型、管理型等人才,学校和企业根据各自需要,从人才库中选聘相应的人才为己所用,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服务于各自事业的持续发展。
共同培养人才。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实习实训计划,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对接,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教育职能在培养全过程中同时体现,使学生基本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岗位能力和素养等综合素质同步提高。
共同研发推广。学院加强与行业、企业在科技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方面的合作,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科技攻关、新品种研发等,主动适应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技术进步和推广,并及时将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引入课堂。
建立激励机制,增强服务能力
学院加大了以分配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力度,健全了学院分配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兑现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引导和激励教师积极发挥校企共同体的平台优势,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增强校企合作动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特色专业建设
学院积极服务于现代农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整合专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打造重点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学院国家级、省级特色与财政支持专业总数达到19个,居河南省前列;课程精品化建设成效显著,发挥了突出作用。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构建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建设中,学院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三个关键点,即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本位培养目标、以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和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实施模式。
学院通过社会调研、毕业生职业发展调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分析、岗位人才需求确定各专业的职业岗位。以核心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培养目标,实施循环式教学组织模式,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各专业人才在培养平台的培养过程,构建出各重点专业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学院通过校内专业知识技能学习训练和岗位群认知的第一阶段,校内外实训场地现场实习的第二阶段,特定岗位知识技能学习训练和职业资格取得的第三阶段和毕业前顶岗实习的第四阶段,完成学生在校期间的两个或多个理论、实践教学环节的循环学习,形成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这种模式具有专业能力岗位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组织校企合作化、学生身份双元化、构建学习情境,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等一些特点。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创业能力、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各专业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还包揽了2012年以来河南省农业职业技能大赛全部项目的一等奖,如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实施工学交替“四段制”人才培养模式后,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12%,对口就业率达到95%,毕业生创业人数从2009届的6%达到2012届的13%,受到家长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