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该有何种教育生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8-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崔靖靖

    如果“很洋”的大学英语课堂里还延续着“很土”的教学方式,那会是一种有效教学吗?

    教育部2007年正式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专业素养,还要具备有效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整体地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校纷纷对新的课程教学任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离这一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如何实现大学英语的有效教学,一直都是英语教师的追求目标。教育生态学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启示。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其理念是把课堂教学看成微观课堂生态系统,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包含了各类生态因子(如教师、学生及影响课堂教学因素等)间的动态组合和互动。生态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一个更加开放、和谐和自然的环境下全面发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课堂教学存在“花盆效应”现象。“花盆效应”在生态学上也被称为局部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在空间上有局限性,同时还要人为地为其创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在花盆内生存的个体或群体一旦离开原有的生存环境,将会失去生存能力。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就普遍存在着“花盆效应”,学生的学习活动被局限在固定的课堂空间里,学习内容仅限于课本知识,无法进入更加真实的交际环境,也就无法提高交际能力。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降,学生不仅不能在课堂上有效获取知识、增长能力,更无法在课外广阔的空间里有效自如地获取知识,得到各种能力的提升。这些都不利于生态化教学课堂的建立。

    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失衡。教育生态学把课堂看作独特的微观生态系统,系统中各生态因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教师和学生是这个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生态因子,课堂教学环境是教师和学生两个生态因子互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大部分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上。大班授课超出了课堂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学生这一主要生态因子造成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失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的失衡。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较片面。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来检测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语言过程中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当前这种评价体系片面地强调了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形成性评价。这不利于生态化课堂教学的开展。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旨在营造一个开放的、和谐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实施发展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这一主要生态因子得以全面健康发展。

    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任何系统,只有具有开放的特征,才能与外部的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才能不断发展。要解决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花盆式”教学的问题,可以大力探索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研究与开发。自主学习平台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能力,符合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网络生态环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要生态因子在全新的虚拟环境中重新相遇,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营造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课堂生态氛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生态因子,如何使诸多因子和谐相处,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作用,是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的必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法,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低焦虑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施展和发挥,从而实现师生间的真正互动,使得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要生态因子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为了保障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师、学生这两大生态因子与其他教学因子必须达到教与学的平衡。忽视任何一方,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控制班级规模,施行分级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教师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这样一来,教与学在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相辅相成,互相激发,维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发展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仅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或通过了某个英语级别的考试来衡量,而要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变化和能力发展为参考,例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和课堂即兴发言等,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参与活动时的行为发展和变化,适时地调整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注重过程性评价,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和共同自我检测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实现学生的发展性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