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长专业化是个真问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8-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尽快改革教育局长的任用制度是实现教育家办学必不可少的前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和实施队伍。

    ■储朝晖

    8月25日,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决定免去秦德亮畜牧兽医局局长职务,任命其为教育局局长。该任命公布后迅速引发舆论热议,有网友认为该项任命存在外行管理内行的问题,也有网友认为此前秦德亮曾在学校当过三年教师,加上地方工作经验丰富,不应质疑该任命。

    凭现有的公开信息,既不能认为秦德亮任教育局长是不合格的,也不能做出这项任命是合理合规的结论。至少根据《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第二章第二条规定,调任要具有与拟调任职位要求相当的工作经历和任职资历。若把所有岗位仅当作某个级别上的分派,这项任命就没有什么不妥。但是,若从专业角度看,这个局长的教育工作经历确实过短,这一调任因此被很多人认为轻率。

    这项任命之所以受到质疑并引发广泛关注,还在于外行调任管理教育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并非个案,相反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据有关人士在一定范围内所做的调查,现有的县级教育局长中,超过半数没有教育工作的经历。笔者在各地做实地调查时,也感到20世纪80年代尚有不少地方的教育局长比较有教育情怀,也比较懂教育。20世纪90年代就有比较多的人因为能为教育筹到钱而走上教育局长岗位;2000年后,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有比较强的行政关系而走上教育局长的岗位。通常在一个县市的范围内,教育局长是排在人事局长、财政局长之后的比较有实权和实力的局长,这样一个“权位”次序决定了在行政任命过程中有比较多的教育局长没有多少教育工作经历。

    显然,上述安排是较少从教育专业的角度考虑问题,笔者到各地调查时也常能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一些教育局长由于比较多地把教育当政绩,不尊重教育规律的事常有发生;一些教育局长过于依赖行政指令办教育,而较少依据专业规则办教育;在作风上官僚气足,教育情怀和人文气息减少;把教育局长这个岗位当作官位进阶的人多起来,扎根办好教育的人少了,于是在教育这项长效工作中出现较多的短期行为,在一些地方已经导致明显的损伤。也就是说,撇开这项任命的个案不论,在各地确实存在教育局长缺乏教育专业知识,不按教育规律办事的情况;教育局长的“官员化”而非专业化的现象的确是事实,是亟需相关机构尽快厘清并加以切实解决的真问题。

    若从个别案例来说,没有教育工作经历的局长能否真的把教育工作做好,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有的教育局长为人比较谦虚,肯于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也获得较好的口碑,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是,如果非专业或没有教育工作经历的教育局长按照抓经济的路子管理教育教育工作就形不成专业的工作体系,必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

    所以,尽快改革教育局长的任用制度是实现教育家办学必不可少的前提。教育是政府管理的各项工作中专业化要求很强的社会公共事业,地方教育局长是这一事业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实施者。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和实施队伍。

    把教育局长的行政性看得过重,专业性看得过轻,甚至根本无视其专业性,是出现教育局长非专业化的观念基础。这种观念正是长期以来教育投入不少但收效不显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地方政府更希望有一位便于指派的教育局长,而不希望有一位将行政指令与专业规律和规则放在一起权衡后再以合适的方式执行的专业局长,是这类任命层出不穷的机制性原因。而这两者的结合造成非专业局长的增加,将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教育生态的恶化。

    眼下,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管理水平、办学水平,必须大力推进教育家办教育,挑选具有现代教育专业素养的教育局长,尽快建立地方教育局长的专业化标准,完善地方教育局长选拔任用制度,干部管理部门在具有教育局长任职专业资格的人选中遴选教育局长应该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列入政府人事任免的基本规范。(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