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城市 推进全民终身学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9-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日前,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全版简称《意见》),对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进行了顶层设计,对于全国各地持续推进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本报特此刊登专家对《意见》的解读,以及部分城市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做法,敬请关注。

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

 杨进

    《意见》对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进行了顶层设计,这必将对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也会对国际社会发展学习型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学习型城市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

    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地理区域,例如国家、省、市、区、县等,但是,国际社会近年来重点关注的是城市,因为城市越来越成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的主要区域。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分析指出,要想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城市能够提供比农村更为合适的条件。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由于城市的规模优势,在管理良好的情况下,城市能够更有效地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医疗保健和其他服务。此外,城市还能够动员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女性积极参与;城市生活能够缓解人口增加对自然栖息地和生物多样化带来的压力。

    2013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升至53.73%,这表明我国已经告别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根据有关预测,我国2020年城镇化率将会达到60%左右甚至更高,2030年将会达到70%左右,城市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型城市将成为全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正如《意见》所指出的,建设学习型城市,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文明程度,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学习型城市顺应国际社会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新趋势

    在国际社会,建设学习型城市已经成为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有效推进机制。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超过1000个城市已经成为或承诺要建设学习型、教育型城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建设学习型城市已经不再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专利”,我国的近邻韩国已经建立了100多个学习型城市,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墨西哥、巴西、南非、越南也加入了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行列。

    随着全民终身学习成为2015年后全球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人口结构的变化、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和推动社会包容的大背景下,建设学习型城市(地区、社区)将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热门领域。作为人口大国和当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又是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的东道国,我国建设学习型城市正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政策制定者、实践者和专家学者与国际同行们进行对话,会对国际社会学习型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能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理念与机制中得到启示。

    三、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根本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对于建设学习型城市有重要指导意义,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根本目标。学习型城市是学习者的城市,学习型城市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建设学习型城市,就是要按照《意见》提出的要求,以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为宗旨,把全民终身学习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努力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创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社会环境,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促进城市的包容、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学习型城市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在于,学习是所有居民的权利,而不是部分人的特权。这就意味必须保障全体居民包括流动人口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对于有这样那样困难或有特殊需要的弱势群体,就要提供特别的关注和支持,从而抑制或抵消社会的不平等,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谐。

    四、建设学习型城市是一项长期而又现实的任务

    需要指出的是,建设学习型城市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长期的过程,而且在一般性的城市和学习型城市之间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线。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城市发展对教育和学习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实际上成为一个移动着的目标。然而,这并不是说学习型城市虚无缥缈、无章可循。正是为了使建设学习型城市不是一个抽象的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复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通过了《学习型城市关键特征》,明确提出在建设现代化的学习型城市的广泛效益、学习型城市的构建模块和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本条件等三个领域共计42个关键特征和60个可能的衡量指标。这为各个城市采取有意义的策略来建设学习型城市提供了具体思路,也为各个城市之间进行比较和互相学习提供了一个框架。

    《意见》从我国实际出发,不仅为全国范围内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而且也提出了工作思路和切实抓手。各个城市只要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创造性地把这些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走进学习型城市的行列。(作者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

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里程碑

——访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忠海

本报记者 宗河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忠海。

    记者:您认为《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有何意义?

    叶忠海:在全党全国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之际,《意见》的出台,有其国内外背景。进入21世纪,国家明确把形成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教育规划纲要又将“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作为到2020年我国教育发展三大基本战略目标之一。2013年10月,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在北京召开,发表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北京宣言》。可见,《意见》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决定的产物,也是中国政府承诺落实《北京宣言》精神的产物。

    《意见》是我国首份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政府文件,是当前我国学习型城市的建设的行动纲领,指引着我国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使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进入到全面展开而又深入发展的新阶段,并带动我国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因而对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记者:您认为《意见》是一份体现中国特色的政府文件,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

    叶忠海:《意见》全文渗透着中国特色的“基因”。该文件本身就是10余年来我国先行地区建设学习型城市成功实践和学术界研究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结晶。就指导思想而言,《意见》指出,作为学习型社会重要基石——学习型城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相联系,既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支撑,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就总体目标而言,《意见》从我国国情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实际出发,提出初级形态学习型城市建设目标,并对我国东中西地区市(地)级以上城市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覆盖率分别提出90%、80%和70%的不同要求。就主要任务而言,《意见》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作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而且作为首要任务。同时,《意见》紧紧抓住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关键性要素提出其他六项任务。其中,第二、三、四项任务属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第六、七项属于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构,第五项任务,则属于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和学习共同体的培育。就政策举措而言,多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其中就理论研究来讲,《意见》提出:“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科学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城市理论。”

    记者:您认为《意见》渗透着改革创新思想,又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

    叶忠海: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三个解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和目的,最终在于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和发展。其中,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需,对于学习型城市建设也不例外。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基础性城市社会建设,是城市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涉及城市方方面面、各类人群。何况,我国又处于空前社会变革时期,大量人口又处于流动和非组织状态,要达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境界,仅靠党和政府力量是远不够的,必须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对此,《意见》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精神,不仅明确提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设学习型城市,而且多处反映了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理念。例如,在《意见》基本原则部分,就提出了“鼓励百花齐放和突出地方特色”的观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体验农耕文化     下一篇:在军训中放飞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