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碰撞 学科交融
在如今的社会,单单依靠某个学科是行不通的。即使是工程学科,也需要有多种学科的基本知识,用多种视角来解决问题,因为每个工作都要求与这个社会沟通交流。
■通讯员 黎子伟
汕头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在今年暑假合作开设了EDC(工程-社区-发展,为发展中社区服务的工程科学)课程。该课程鉴于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于能够改善他们生活的工程的需求,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胸怀的工科学生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士,对世界各个发展中国家及地区所特有的问题,提供可持续并且可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案。8名来自美国、加拿大、丹麦等世界各地不同高校的学生,11名以色列学生以及11名汕大学生,接受了来自以色列、美国及汕大多位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授课指导。长达4个星期的课程活动让学员建立起了深深的友谊。
在刚开始见面相处的时候,学员们之间有点不适应。课程学习上,教授安排了许多时间给学生交流讨论。据2011届生物系的刘冬明回忆,中国学生一坐下来就很严肃地开始讨论问题,但是国际学生则是需要“热身”。在讨论开始前,国际学生都喜欢从比较轻松的话题开始,他们会相互开开玩笑,说说昨晚的活动等。一开始刘冬明不太能理解这种“浪费时间”的方式,但是后来她发现活跃的气氛有利于后来的讨论,讨论的效率也很高。
曾在加拿大交换一年的2010级学生张精灵说:“许多问题是因文化碰撞而产生的。”他解释说,许多时候双方发生了误解,由于大家表达方式不一和语言限制,便会产生问题。
为了让大家能够相互交流,组织方特意安排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员混住在一起。随着活动的进行,大家互相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项目汕大方负责人张捷老师谈起文化冲突,说就在开课不久他和一个美国老师特意开设了一节文化差异交流课。两位老师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让学员们发现文化差异并积极地应对文化差异。他说,中国学生一开始觉得没有必要去看文化差异这个问题。“实际上,许多情况真的需要好好相处才能发现问题。”张捷说,这次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平台让汕大学生与其他国家文化深入接触。
项目前两个星期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课程内容很多,范围也很广,比如哲学、卫生、科学等等。
2011届土木工程系的李文欣聊起她上课印象最深的例子:都江堰。古代的都江堰并不是人为地重新建立堤坝,而是巧妙地利用自然的地形走势来做工程。李文欣感触颇深:“古人竟然利用自然来做工程,而不是简单地凭空地做一个工程,改变自然的风貌。”她深切地感受到古人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也让她进一步去反思现代工程的利弊。学员们没有想到,两个星期的理论知识为第三个星期的田野调查提供了“潜”铺垫。
学员们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以小组的形式分别提出对乡村某些问题的理论解决办法。土木工程系2013届的胥天乐说:“这个项目更加注重系统性的思维,而非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少小组以“树状图”的方式来展现乡村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扩散联想,以求找到更多的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项目中学员多元化的专业背景为寻找方法也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非工程系的学员在整个项目中发现工程并非那么脱离实际,工程系的学员发现即使要解决一个与工程有关的问题也不能仅仅依靠工程学。
张捷老师对项目十分肯定。他认为,在如今的社会,单单依靠某个学科是行不通的。即使是工程学科,也需要有多种学科的基本知识,用多种视角来解决问题,因为每个工作都要求与这个社会沟通交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