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创新路 特色引领铸品牌
内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马元方在谋划新校区建设
内江师范学院院长谢峰教授课外在与学生亲切交流
内江师范学院“服务地方考察团”深入基层考察调研
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情牵教育优秀教师”王彤教授与学生互动交流
内江师范学院师生在“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内观察“仙草”铁皮石斛的组培情况
党和国家在教育发展纲要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从内江师范学院所折射出的闪光点在于:作为一所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高等教育学府,只有时刻将学子们的成长成才放在心上,人民群众才能把学校视为掌上明珠时刻放在心里。从内江师范学院转型发展的经验中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启示之一:九层高台,起于累土。作为地方高等院校应将发展的触角伸向哪里?内江师范学院站在历史与未来的发展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教育第一、育人第一、创新第一、服务第一”的办学方向,鼎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园林式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了一所备受社会赞誉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
启示之二:特色办学,经验突出。内江师范学院的经验表明: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突出地体现了党和国家提出的走“科教兴国”之路的核心内涵,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学校以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为突破口,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推行“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打造出了区域发展的特色教育品牌,走出了一条“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打造品牌、全面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
启示之三: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内江师范学院在发展中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原因就在于:“一所好的学校需要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一定能打造出一所好的学校”的深刻内涵。一是学校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二是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撑;三是离不开务实、勤政、开拓、创新的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打造出了一所独具魅力的特色师范院校,是他们为四川省和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
内江师范学院地处美丽的四川省川南沱江之滨,前身是1956年创办的四川省初中师资训练班,1958年更名为“内江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与内江教育学院合并成为一所省属本科师范院校。2007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水平的评估。现有校园面积千余亩、教职工千余人、在校学生1.6万人的办学规模。作为典型的地方普通高校,始终秉承和发扬陶行知教育思想和人本教育思想,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应用技术研发为抓手,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应用型科研和校地合作四个方面,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以坚实的步伐向全社会回答了地方高等院校如何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轨的发展问题,更进一步地践行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指出的:“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论述。
近年来,内江师范学院在转型创新中以特色引领铸就了学校的闪亮品牌。尤其是学校积极推进“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经过5~10年的艰苦奋斗,把学校建设成为了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型大学。引用内江师范学院院长谢峰的话说,转型发展是内师人特色发展的深化课题。转型发展不是颠覆,而是重构和深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落实定位、突出特色、提升内涵,是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中的升华和延伸,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具体体现,也是内江师范学院创新发展的一条成功之路。
创新育人模式
人才培养显特色
内江师范学院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高等院校,也是一所深受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浸染的高等教育学府。学校有两位教师曾经就是陶行知先生的学生,上世纪90年代,学校就以他们为骨干成立了“陶行知研究学会”,传播“从做中学、学做真人”的先进教育理念;新世纪初,学校王希尧教授出版了国内首本《人本教育学》,全面阐述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2000年学院升本后,立项开展了“地方高师院校‘教学做合一’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该模式于2008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得了国家教育部门本科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肯定,一致认为“办学特色鲜明,传承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培养了大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近几年来,学校又进一步推行“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引领学校的创新与发展。这一模式具有两大创新点:一是针对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流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五个统一”。即潜能与发展的统一;自我与环境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德”与“才”的统一;二是针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创新性的要求,把“教学做合一”变为“教学做统一”,构建起了“一条主线、两个延伸、三个平台”的操作系统。即以课堂为主线;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把课堂作为教学育人平台,校内活动作为活动育人平台,校外互动作为校地联动育人平台。学校先后派出三批教学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接受专项培训,教改试点在文新、数信、经管、教科、体育五个二级学院重点推进,从而使课堂教学凸现了“五个强化”。即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发展的实践性、学习与生活的相关性。“五大强化”紧扣育人模式的专业评估、课堂教学评价等指标相继出炉;教改公开课在教学名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等中间相继展开;以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听课评课为主的校内质量保障活动持续开展;一场全新的教学改革在这所学院拉开了帷幕。
目前,学院在“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育人模式引领下,多个专业涌现出了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文新学院的“经典演绎”模式;数信学院的“导学评研”模式;经管学院的案例教学模式;体育学院的研讨、合作、训练模式等。以“经典演绎”模式为例,王彤教授用听、说、读、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外国文学教学,建立起一种极富专业特色的教学磁场,营造出了丰富生动、引人入胜的课堂,构建了立体的教学内容、互动对话的教学过程、课内向课外拓展的教学空间;用生命、情怀、才学唤醒学生的潜能发展。多年来,学院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排演莎士比亚戏剧,使莎剧演出成为文新学院一年一度的“精神大餐”。
特别是,“两个延伸”精彩纷呈,活动育人佳绩频传。学校开辟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社团、大学生科研、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沱江学子讲坛等第二课堂,让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早登讲堂。学校重视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2012年27支校级重点团队、近万人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引起了国家和省级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共青团组织授予学生蓝艳红“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称号,国内几十家媒体相继报道她的优秀事迹,并誉之“最美女大学生”之一。
据统计,内师学生参加国内国际各类竞赛,更是捷报频传。如数学建模竞赛2012年获全国二等奖2项;2013年获国际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一、二等奖各2项;2014年获国际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并被推荐国家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体育竞赛获第五届全国高师院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三名;获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14年获第六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丙组团体总分冠军。
实践表明,内江师范学院立足校情创新的育人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4年对内江师范学院2013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表明:毕业生的职业吻合度、就业满意度、校友推荐度、校友满意度、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核心知识满足度等六项指标均高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