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自党和国家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以来,我国财经类高校已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形成广泛共识。自“十二五”以来,西安财经学院结合当前高等财经教育的发展趋势,针对财经类高校的学科专业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学校层面以实验室和科研基地为平台,构建创新能力培养的体系框架,推进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使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以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核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原则”、“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通过教学基本文件确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结合财经类本科专业普遍存在的应用型创新能力欠缺的显著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精简理论教学学时,稳定实践教学学时,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人才培养的具体流程为依据,将大学生创业技能培训、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本科学生培养全过程。依托全校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搭建创新教育平台,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每年不少于两周的“实践教学周”活动,各专业开设平均3门以上的独立实验课,实验实训及科研实验课时达到600学时左右。目前,学校拥有6个省部科研基地和5个校级科研基地;拥有2.3万余平方米的实验教学大楼,以及3个校级综合实验实训平台、25个专业实验室、28个基础实验室,教学软件166套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11866台件,资产总值3141.86万元。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 构建实验教学平台

    首先是构建科学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一规划,构建了“课程验证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跨专业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第一,课程验证性实验。该实验主要是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主要有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课程实验,实验类型以验证性为主。第二,专业综合性实验。该实验是面向本专业涉及多门课程和多种技能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如国际贸易专业的EDI技术、海关报税大厅实验等。一般在若干门专业课程之后开设,实验类型是典型的综合性实验,主要训练学生运用本专业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第三,跨专业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该实验是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课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实验课程除了运用综合软件在电脑上操作外,还运用立体直观的沙盘,全真模拟动态现实管理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模拟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济类实现了价格、税收、财政、金融、贸易五大模块的仿真实验;管理类实现了投资计划、生产作业、资金概预算、成本控制、人力资源配置、企业战略设计六大模块的仿真实验。目前,全校共开设62门独立实验课程,开出实验项目698个,主要面向9个学院、36个本科专业开展实验教学。贸易与经济实验教学中心和管理信息化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陕西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其次是实施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结合财经类高校的特点,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方面,以设计性实验报告(如社会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代替传统的论文写作。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验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所学的知识,自选题自行设计方案,自行操作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内容难易程度,可以单人完成也可以团队完成。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通过设计性实验的实施,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目前,学年论文中设计性实验达到45%,毕业论文中设计性实验达到30%。近3年来,学校在实验教学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省级教学成果4项,校级教学成果7项,省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52项。

    以创新能力提升为重点,构建科研基地平台 

    第一,坚持教研结合,构建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机制。通过科学研究提升本科教学,教师极大限度地发挥科研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一是通过在教学内容中引入现代科技成果,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新动态和信息;二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的教育;三是通过吸收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等措施,对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的训练;四是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学生毕业设计提供实践性课题,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这一机制的构建,为学生进入科研基地培养创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加大科研基地的开放力度,充分发挥科研基地的作用。建立新型的科研基地运行模式,将专业教学与科研活动相结合,促进科研由教师手把手教向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研究转变,稳步扩大科研基地开放范围;改革机制,优化整合科研基地资源配置,为科研基地的开放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科学安排开放科研基地的时间、空间和项目,提高科研基地的使用效率;建立健全科研基地开放制度,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保障科研基地开放的正常运行。

    第三,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让教师树立先进的创新教育理念,根据专业、课程和学生的特点,依托科研基地创造性地开拓创新教育新领域;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吸引广大教师积极参加科研基地活动,鼓励教授、副教授通过科研项目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充分发挥科研基地科研设备的作用。

    第四,面向本科生开放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根据《西安财经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原则意见》等文件精神和要求,制定《西安财经学院科研基地对本科生开放项目管理办法》,更好地发挥科研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年教学实践周开始前三周,各科研基地结合基地的研究特色和方向,为本科生教学实践周提供调研选题,要求选题必须是社会调查类的实践性选题,每个省部级基地至少公布20个选题,每个校级基地至少公布10个选题。基地研究人员作为指导老师,本科生组成项目小组,围绕选题利用教学实践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撰写调研报告,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周结束后的第二学期的第三周,各二级学院(部)将拟立项项目“申请表”和已经完成的成果收齐汇总后上报科研处,科研处再组织专家对成果进行匿名评审,评审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和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被评项目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优秀的成果将获得立项,视同校级科研项目,给予后期资助,优秀调研成果由科研处汇编成册。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为适应高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 学校结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将大学生创业技能培训,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本科学生培养全过程,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开展系列创业技能、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学校根据教育部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了《西安财经学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目的是认真落实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近3年,学校有12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准国家、省级立项。

    近3年来,学生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交叉学科竞赛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4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蓝桥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国内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1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2项,获省级各类奖项200余项;在创新、创业类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胡 健 王军生 李 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