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促进法治教育“落地生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焦海洋 绘

    访谈嘉宾

    蔡海龙 北京市法学会教育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博士

    彭建伟 新疆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局长

    曾丽军 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助理、德育主任

    ■在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法治教育只是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未能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具体表现在:不同年级的法治教育内容因为缺乏相互衔接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法治教育的实施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和课程资源,法治教育的成果亦难以纳入现行教育的评价体系之中。

    ■法治教育的规范化,首先需要赋予法治教育以独立的地位,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要将法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通过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积极开发体现学生成长规律与法治教育规律的课程资源,要通过有效的质量保障和监督机制来确保法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 唐琪 蔡继乐

    中小学法治教育在依法治教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法治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中小学法治教育的现状如何?法治教育的实践中存在哪些难点?如何推动落实中小学法治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围绕这些问题,中国教育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市法学会教育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博士蔡海龙,新疆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局长彭建伟和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助理、德育主任曾丽军。

     法治教育与现实有些脱节

    记者:日前,汶川抗震小英雄雷楚年涉嫌诈骗被检方指控的消息令社会各界震惊,也引起教育界的反思。许多人认为,“雷楚年事件”虽然只是个案,却反映出部分中小学师生法治观念淡薄的现实。您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

    蔡海龙: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过程之中,学校法治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目前情况来看,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对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法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缺乏独立的地位。在社会上,许多人对依法治国理念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一些学校和家庭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倾向。在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法治教育只是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未能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具体表现在:不同年级的法治教育内容因为缺乏相互衔接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法治教育的实施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和课程资源,法治教育的成果亦难以纳入现行教育的评价体系之中。

    二是法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之处。从法治教育的目标来看,现行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学生法治教育的要求,还普遍停留在要求学生了解基本法律知识、形成基本法制观念的水平上,达不到观念提升和践行的层次和水平。从法治教育的内容来看,不同版本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所涉及的法治教育内容,不仅分量非常有限,而且层次和水平也较低,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从法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来看,我国现行的法治教育方式还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带有明显的灌输和说教特征,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导致学生缺乏对法律的直接心理体验,不利于从内心树立起对法律的敬畏。

    此外,在当前法治教育的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匡正的倾向。譬如,有人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导致在教育过程中片面地从维护学生权利的角度进行教育,从而忽视了学生守法精神的培养,造成了学生权利义务观念的失衡,使得对法律缺乏应有的敬畏感,甚至引发青少年犯罪等。

    彭建伟:“雷楚年事件”让我感到震惊,也感到痛心。除去雷楚年自己的原因外,学校、家庭、社会都有一定的责任。反思此事,从学校来说,应该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龄段的系统化的法治教育课程。我认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二是法治教育的方法过于简单。三是课时安排不一,教学内容不够规范。在教材上,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治教育的正式教材。四是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积极性不高。五是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由于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造成法治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法治教育存在着诸多难点

    记者:当前,青少年法律意识较为淡薄,许多学生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缺乏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学校应当从哪些最基础的法律常识入手提高学生法律意识?中小学法治教育难点主要有哪些?

    蔡海龙:当前中小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法制常识主要包括基本法制观念和基本法律知识两大方面,这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在基本法制观念方面,小学阶段主要表现在要求学生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平等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初中阶段主要表现为要求学生了解法治的精神,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高中阶段主要表现为要求学生形成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懂得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知道法律的功能、作用。

    在基本法律知识方面,小学阶段主要表现为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宪法、法律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未成年人权利的基本内容和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初中阶段主要表现为要求学生学习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刑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在高中阶段主要表现为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主要法律以及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批准的重要国际公约等。

    彭建伟:结合克拉玛依的基本情况,我们的法治教育侧重三个方面:一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二是结合新疆建设的需要,学生必须了解《民族区域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三是强调宪法、行政法等公法常识教育在培育公民意识、树立权利观念方面的重要性。

    曾丽军:我认为目前主要的困难是教育时间不足、师资短缺。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载体,课程主要通过课时来落实,但是目前学生需要学会的内容很多,有限的课时与过多的教育内容就会产生矛盾。虽然教育部及时制定了《中小学法治教育指导纲要》,给法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但是真正实施需要一个过程,因为由谁来落实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学校里除了政治老师在大学时学习过一些法制知识外,其他学科老师并没有进行过相关学习或培训。

    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记者:目前已经有不少中小学积极开展法治教育,比如成都等一些城市积极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包括法治教育进第二课堂、组织青少年模拟法庭、树立法治教育示范校、建立法治教育基地等。您所在的学校或地区在法治教育方面有哪些实践?您如何评价各地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实践?

    曾丽军:北京一零一中学在开展法治教育的实践中有三方面的做法:一是将法治教育有机渗透进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比如,思想品德课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生活的准则”、“中学生时评”等征文活动,通过对时事和生活的评论,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历史学科通过近现代史的学习,让学生亲手制作历史小报,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让学生体会民主和法治的重要。地理学科结合自然资源的教学,渗透法治观念,培养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这些学科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法治教育

    二是将法治教育有机渗透在各个环节。针对各年级的特点和需要,我们分年级开展专题教育。如:初一、高一起始年级的教育主题是“光荣与梦想”,让学生对校情校规校纪和宪法有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初二、高二中间年级的教育主题是“忧患与自豪”,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让学生学会辩证看待社会法制问题,并试着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政府部门上交解决方案,培养参与意识;初三、高三毕业年级的教育主题是“理想与信念”,通过前两年的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树立法制观念。

    三是将法治教育有机渗透在各个方面。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承办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法治教育活动。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重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治教育资源,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

    今年是“六五”普法的第四年,多年来各地都进行了各种积极的探索,这些实践培养了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法律观念,现在大家的法制意识和权利意识越来越强,与这些教育实践是分不开的。海淀区多年来坚持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拍摄了“青春航线”法治教育短片,与法院、检察院联合为各校配备法制副校长,开展模拟法庭评选活动,建立海淀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法官进课堂、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像成都的这些实践有些是机制建设,有些是方法引领,都是法治教育的有效尝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