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教育的母体是文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0-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的母体是文化。文化根深,教育自然枝繁叶茂。

    一句不讲,全班都会;一题掌握,万题都会;没有课外作业,没有教案检查;六年的小学数学内容25个课时基本学完;初中数理化内容几个月基本学完;开卷练闭卷考,单科独进……在河南省汝阳县圣陶学校,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成为许多学生的热爱与信仰。

    圣陶学校为什么能创生出这些不可思议的教育成果呢?我想,首先是因为王天民发现了第三种教学关系。如果说第一种教学关系的核心特征是“教中心”,第二种教学关系的核心特征是“学中心”,那么第三种教学关系的核心特征则是“去中心”: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边界日益模糊,生亦师、师亦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在第三种教学关系里,越来越多的学生修复了学习的“创伤”,进而爱上学习。

    除了第三种教学关系,还有三个因素不能忽略:一是王天民发现了学科知识点背后的智慧密码,二是王天民58年如一日的炽热教育情怀从未降温,三是王天民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并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

    其实,无论是第三种教学关系还是知识点背后的智慧密码,无论是炽热的教育情怀还是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都来自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秀才学大夫,如刀切豆腐。”这是王天民经常说的一句话。秀才学习医术之所以像菜刀切豆腐那么简单,是因为他们能以道驭术。作为语文特级教师,王天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将英语之外的中小学各学科都研究透了。他之所以能将数理化的学习变得那么简易,是因为他能以文化之道驾驭学科之术。所以,他发现了学科知识点背后的“智慧密码”。

    对王天民而言,炽热的教育情怀来自于深厚的家国情怀,而深厚的家国情怀则来自于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践行。

    “教师站在教室时,你不是一个人,而是‘道’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魂”“我为拯救学生而活着,这是我一生的追求”“责任是自己的,利益是大家的,财富是社会的”“不把中国教育从西方文化轨道拉回中华文明,我死不瞑目”。王天民的这些教育话语折射了他的教育情怀、家国情怀和生命境界。

    教育的母体是文化。王天民用自己的教育人生佐证了四个大字——文化自信;用自己的教育成功告诉我们,中国教育要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为世界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将教育理念与实践植根于中华文化。

上一篇:青春在乡村闪光     下一篇:教育的魅力在于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