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的教育理想国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是一位母亲的故事,这是一段教育的传奇。”在《为女儿办一所学校》这本书的封面有这样两句话。该书作者张建平——河南开封求实中学校长,是一位教育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位简单的行动主义者,她和她的求实中学,都是中国民办教育领域值得细细品读的一个典型样本。发现她就发现了民办教育的希望,认识她就认识了民办教育的本质。

  

  一个月前,河南开封的三毛书城,《为女儿办一所学校》的新书首发式在这里举行。这是求实中学校长张建平出版的第四本书了,但她却是第一次搞这样的仪式,当看到不少求实中学曾经的学生家长排队购书的时候,张建平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温暖,还有办好学校的压力……

  20年前,当她选择从公办学校出走,为女儿创办一所学校的时候,张建平怎么也没想到,这所学校会被社会寄予这么高的期望,没有想到,自己一个朴素的念想在不经意间成就了一个美丽的教育世界。

  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女儿,让她走上办学之路的,还有藏在心底久违的教育之梦,那是一个美丽的教育世界,是她童年时在上海接受教育时萌生的,是她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因此,人们在谈到求实中学时,习惯性地把求实中学和张建平的教育理想联系在一起。

  张建平说,求实中学是她和孩子们的梦工厂。在她看来,办教育很简单,这也是求实中学走过20年发展历程的简单逻辑。因为道法自然而大道至简;也因为简单,所以真实;因为简单,所以朴实……

  张建平是一位真正具有教育家情怀和创业家精神的民办教育人。与她对话,浏览她的博客,我们常常能感受到她无处不在的故事,那是一种文化的张力。

  如今,张建平带领她的团队,正在把求实中学带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高度不是规模的扩张,而是品质的提升。伴随着求实中学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张建平完全有理由和机会迅速完成求实中学的扩张,但是她没有,当一些风投公司主动找到她合作办学时,张建平总是婉言谢绝。她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出走教育围城

  中国教师报:你刚出版了新书《为女儿办一所学校》,如果说书名反映了你当初办学的初衷,那么,促使你最终辞去公办学校领导职务,选择办学的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

  张建平:为女儿办一所学校,这既是书名,也是我办学创业简单的原动力。

  1992年的夏天,在开封市一所普通初中送走了一届毕业生后,我身心疲惫,面色憔悴,瘦了近十斤。其实孩子和他们的家长都是很让我省心的,3年的相濡以沫让我感到了一个班主任的欣慰和幸福,我们这个班的成绩在年级段一直是名列第一。

  让我焦虑和心累的,是我那个班的任课教师的问题。公办学校一般实行课任教师强弱搭配的原则。我实在不忍看着一些老师敷衍了事,一堂课接着一堂课地耗费学生宝贵的时间,我的心时时刻刻与学生一起遭受“晕课”的煎熬。

  那个时候,我的独生女儿薇薇即将小学毕业。那一年开封市取消重点初中,实行就近入学。在普通中学当了那么多年老师的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的女儿也要面临许多无奈的选择,也要遭遇“晕课”的折磨。就是在那个时候,一个大胆想法在我头脑中蓦然跳出——找几个优秀教师办一所好学校,像苏霍姆林斯基笔下的帕夫雷什中学,像陶行知先生的晓庄师范,像马卡连柯的少年公学团……我无法改变整个教育状况,但我要以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创办一所真正的学校,开垦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

  中国教师报:但是,办学毕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想过可能要面临的一些困难吗?

  张建平:有不少人问我,刚开始办学的时候一定很困难吧?我想了又想,确实找不到有什么困难和棘手的事。其实,世上的许多事情本身并不复杂,是我们把它想得太复杂了。我是个头脑简单的人,简单到从里可以看到外。所以我的创业计划也很简单,我认为不就是租几间教室,找几位老师吗?

  我属于那种想到、说到,就能做到的人。立即行动,颇为顺利地租校舍,跑批文。在一无资金、二无背景的情况下,开封市教委支持我创办了“文革”后开封市第一所民办学校——开封求实中学。

  做中国的帕夫雷什中学

  中国教师报:求实中学是当地老百姓心中的一所“好学校”,那么你心中“好学校”的标准是什么?

  张建平:“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办好一所学校,需要有四大支柱:一是一位充满教育理想的优秀校长和他的有追求、有凝聚力、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二是一支有使命感、有激情、高素质、稳定的教师队伍,三是尊重学生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快乐教育,四是师生关系和谐、与家长沟通顺畅、充满大爱的校园文化。

  孔子兴办私学最重要的功课是“求仁”;柏拉图创办人类第一所大学,全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培养哲学王;耶酥行走在古加里海岸,他说只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爱”。这些都是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当我们从沉闷的教育现实中抬起头来,回望这些历史的身影,当教育被物化为一张张考试通知单、一个个分数的时候,我们再也找不到作为教育者向学生传播真理的崇高感了,有的只是痛彻心扉。教育的异化正在绞杀孩子心灵中最美好的一些东西。为此,我一直坚持关注学生整个生命过程的理想教育,由此形成了求实中学校园文化,而其最简单的基点,是从关注师生心灵的和谐开始。

  中国教师报:有人把求实中学誉为“中国的帕夫雷什中学”,在你看来,求实中学与帕夫雷什中学有哪些相似的品质?

  张建平: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影响下,求实中学具有以下品质特点:

  其一,创办快乐学校,让我们的学生带着幸福感,因在求实中学3年的学习而受益终身,这成为我们坚定不移的办学目标。而快乐学习是求实中学学生减负不减“分”的密诀。

  其二,实施和谐教育,注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让学生在学与用中,通过发掘点滴的成功而拥有自尊和自信,要找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金矿脉”,取消三好学生评比,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其三,关注学生心灵,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其全面发展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求实中学运用精神加油站、新生夏令营、“长征”、生存体验等特色活动,根据孩子们的心理需求,进行人性化的德育教育、美育陶冶及技能锻炼,使之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并全面发展。

  其四,自由自主发展。学习不是被奴役,学生的创造潜力无穷,关键是我们要提供适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求实中学把自习、课堂及作业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孩子成为主题校会、毕业大典及班级活动的主角,处处点燃了他们创意的思想火花,成为他们预演成功人生的舞台。

  “文化”决定求实中学的未来

  中国教师报:有人说,师资是民办学校发展面临的第一瓶颈,对此你怎么看?民办学校要靠什么才能留住优秀教师?

  张建平:私立学校的教师有着强烈的危机感。适当的危机感是有价值的,但问题是我们应该给教师多大的危机感,给他们什么样的危机感。

  譬如,一些私立学校搞所谓的末位淘汰制,淘汰的可能只是极少数人,但是,所有的教师都如履薄冰,每天如同站在悬崖边上,这样的环境能留住人吗?

  譬如,我们常说的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虽然情感、事业都很重要,是精神层面的财富。但是,不给教师们足够的、与他的付出成正比的待遇,让教师饿着肚子享受情感、事业是不行的。

  求实中学为教师购买了事业保险、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失业保险等,每年都按教龄安排教师到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澳门等地旅游,教师的子女在求实中学上学享受很大比例的优惠。

  中国教师报:求实中学的很多人性化管理创意,为破解民办学校师资困境提供了有益参考。

  张建平:创业初期的相当长时间内,师资问题的确是求实中学面临的第一瓶颈。但是,求实中学敢于摒弃民办学校存在的两种用人误区:一是为了装点门面,千方百计高价去“挖”“名校”的退休“名师”;二是功利心态、短期行为,对教师只用不育,不愿或无力进行智力、情感投资,而且唯恐培养的人才跳槽。

  求实中学用人机制的特殊之处,在于人本意识,是对教师全方位渗透的尊重、关爱的校园文化:给教师以双向选择的尊严和机会,广纳人才;提供教师工作的舞台,关注其心灵的自由和幸福感;创造教师发展的平台,激励甚至强制其读书、写博及反思等系列培训,引领自我提升和成长完善;关怀体贴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提高教师的生存质量和生活品位。最高境界的感情投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融合和优势互补的合作,而有意而为的小恩小惠,以沽买人心,但内心深处仍视老师为“雇工”,将学生当“摇钱树”,一不小心就露出“学商”的尾巴,难免貌合神离。

  中国教师报:你对求实中学未来的接班人有过思考吗?

  张建平:没有考虑过,因为一个学校的发展不是靠人,而是靠文化,靠严谨科学的制度。当初,我是为女儿办学校,如今她虽然已经回到开封,但是,她却拒绝接受求实中学的工作,另辟蹊径,自己创办了开封市第一所国际高中,是一所我一贯不支持的收费很高的“贵族”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