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嘉县:“管”的智慧 □ 本刊观察员 张志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区域教育逐渐走向内涵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调动每一所学校及每一位教师的内驱力,如何才能“管”出效益,“管”出发展的长效机制,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区域来说,更应是教育行政部门主政者考虑的头等大事。河南省获嘉县教体局所实施的“双评一管”举措,两年多来扭转了该县教育整体落后的局面,为区域教育内涵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其中“管”的智慧给人诸多启发。

  获嘉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人口只有40余万,教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2009年以前,整个教育发展陷到了最低谷。2009年,王灿业接任获嘉县教体局局长。以此为标志,获嘉县县域教育的发展走上了一条改革与创新之路,其载体与抓手,就是制定了以“双评一管”为核心的教育质量整体提高计划。

  “双评一管”的实质是教育行政管理机制的创新,旨在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对人事工作进行管理,形成教育质量评价、教师工作评价和校长、基层干部、教师队伍管理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管理体系,并以此为指挥棒,引领教育系统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提升。其内容涵盖了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校园文化建设、幸福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教师管理、班级管理、加强信息化和多功能建设等方面,并且建立和完善了公平公正的评比制度和机制,出台了《“双评一管”评估总则》等一系列文件。“双评一管”管理机制的创立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年都被赋予新的内容与载体,因时而动,与时俱进,根据区域教育发展的阶段性需求,不断调整评估内容和指导思想,保证了“双评一管”的生命力,既有常规工作的巩固深化,又有中心工作的动态调控。

  “双评一管”机制的创新,最大的功效莫过于让获嘉教育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成了一种“改革自觉”,掌握了先进的“思想武器”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为学校发展搭建了一个成长的平台,规范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流程,由流程形成了制度,由制度形成了文化,重建了区域教育生态,为区域教育变革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二是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改变了教师的工作状态、生命状态,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明显提高,更凝聚了人心,带出了一支干事创业的队伍,解决了人的问题;三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师生的生命质量,更提高了社会和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赢得了教育的尊严。

  相比单个学校的发展,一个区域的教育变革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行政决定不但是一种科学,亦是一种艺术,不但要把事情做成,而且要能把事情做好。美国学者劳伦斯·斯通有过这样的论断:“在文明社会的一切制度中,没有哪一种制度比教育更顽固地抵制改革。”因为,这种改变一般表现为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如何获得社会认可,以及教学内容、方法的更新,还牵涉到域情,更常常关系到人的一种非理性、情绪性的反应等。因此,决策模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跟情境的契合度,没有所谓的最佳决策模式,或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模式,决策需要因时、因地、因事通权达变。

  决策固然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但更需要用心。获嘉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在短短不到3年的时间里,实现了有尊严的突围,至少给我们3个方面的启示。

  首先,“双评一管”作为获嘉县区域教育变革的“顶层设计”,它的产生与不断完善,来源于一线教师、校长以及专家的智慧,而并非决策者的“闭门造车”,因此是切合获嘉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的,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由获嘉县教体局各部门人员联合组成的“双评一管”办公室成员,历时两个多月,全方位调研,在内外结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双评一管”评定标准的基础性草案,然后将草案再次下发到基层单位,反复征求意见,不断反馈修正审定,最终才形成了评定标准。

  其次,对于区域教育变革而言,创新教育行政管理机制势在必行。现行教育的管理模式与学校管理的独特性,存在极大的不协调。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行政管理习惯于按红头文件办事,按上级指示办事,按会议精神办事,形成了以行政手段管理学校的模式。但是,学校管理有其独特性,单靠行政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继续保持这种“上面推推,下面动动,不推不动”的局面,学校管理就会缺乏活力与创造精神,就会整体陷入昏昏沉沉、不求上进的迷阵。因此,改革现行的行政管理手段,按教育规律和学校工作特点办事,势在必行。

  此外,改革意味着创新,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一切工作都应基于先开始后完善,在完善中抓发展,在不断地尝试中,寻找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而不是在行动之前就预设困难或凭空改造。获嘉县正是得益于“双评一管”机制的创新,重建了一个薄弱县域的教育秩序,区域教育变革也逐步迈入深水区。目前,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他们把2012年定为课改年,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了“双评一管”的核心内容。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获嘉教育一定能够在课改的路上走出更坚实的步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