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导学” 打造幸福课堂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效课堂探秘 (系列之三) □ 文 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现在,走进吉林省长春实验中学的每一个教室,你会惊奇地发现:横向的一排排桌椅,被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6个成员都围坐在一起。

  走进物理课堂,笔者看到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份“导学纲要”的资料。课堂上,学生们先根据“导学纲要”的问题,一边阅读教材,一边用笔做标记。之后,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小组之间有讲的,有听的,有记的……大家学得热火朝天,讨论声、释疑声此起彼伏。学生讨论完毕,教师针对学生预习情况开始讲解“导学纲要”。授课的李老师讲得很快,有些内容一带而过。这使我们有些担心,学生能跟上吗?

  “之所以讲得快,是因为‘导学纲要’为学生的学习绘制了路线图,学生会的就不讲了,重点讲学生不会的。”李老师说。回顾整节课,李老师总共说了不到15分钟,却高效地完成了教学。

  校长迟学为介绍,李老师使用的就是“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这是长春实验中学经过反复切磋而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

  实验学校课变,向着幸福那方

  纵观长春实验中学发展轨迹,我们发现,“改革”是贯穿学校发展的重要关键词。

  早在1979年,在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厅领导下,实验中学就试用由美国加州大学教授项武义编写的《数学实验教材》,超常、高标准、高要求地进行数理实验。第一轮实验班的学生1985年参加高考,全部升入高等院校,数学平均分为99分(120分满分)。那时,实验学校“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便闻名全国。此后,特长生实验班,双优生实验班,孙军篮球学校,尹升山艺术学校,长春市实验中学国际班等一个个教育实践,更是不断将学校推向改革创新的新阶段。

  从“改革”中走来的实验中学,把“改”当成创业的精神传统。今天,他们把“二次革命”锁定在了课堂。问及为何进行课改?迟学为说,课堂是师生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师生心灵相遇的地方,那它更应该成为“追求卓越、缔造幸福”理念落地的地方。

  为了挖掘学生的学习愿望,让师生享受课堂中的幸福,实验中学揪住课堂发力,并与传统课堂决裂,是一场严格意义上的“课变”,他们把这叫做走进“高效课堂”。

  既然选对了路,就不要怕路远!于是,实验学校人行走在了高效课堂之路上。为了让高效课堂的理念在实验中学的土壤中落地生根,学校通过“建模”,构建了“五步导学”课堂模式,帮助老师形成规范有效的教学风格,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

  那么,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推广的“五步导学”模式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它具体是: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1. 通过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恰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2. 精研课标、考纲,细化教学目标任务,任务突出重点,兼顾一般;3. 能够把知识点细化为清晰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导学纲要、板书等显示学习的任务;4. 明确基本的自主学习时间、明确如何检测等。

  二、自主学习、个性指导。1. 按照学习目标解决能学会的,标出不会的;2. 独立思考,注意保持学生思维的长度与深度;3. 学会归纳,学会抓住主要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概括和梳理:4. 关注习惯,走到学生中间,关注每一名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5. 观察自学进度、效果;6. 分层要求,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基本任务,给学优生下达进一步的指令。

  三、合作释疑、互助研讨。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2. 围绕困惑进行对学、群学,追求全参与;3. 老师查展示过程中暴露的问题,重视生成性;4.老师根据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拉伸思维强度。

  四、精心点拨、启发引导。1. 对学生的疑惑启发引导,引导可采取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 对小组研讨形成的共识加以梳理,对小组未解决的问题集中加以解决;3. 导学要惜言如金,惜时如金,做到目标简约,指令清晰,过程简约,善于归纳。

  五、巩固训练、整理提高。1. 精选习题,实现高效的知识迁移和变式训练;2. 利用对子展开测评与互评,体现规范性;3. 学生整理导学纲要,整理纠错本;4. 定期评选并展出优秀整理笔记、有效标注的教材和优秀试卷。

  这是“五步导学”新授课的模式,此外,根据试卷与习题讲评课、复习课等课型的不同,在具体实施该模式时,课堂模式也会发生变化。

  “五步导学”课堂模式,最可贵的地方在于,通过“兵练兵”、“兵强兵”,实现“兵”与“兵”的合作共赢。它是结合启发、点拨等传统教学方式和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新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学校不断学习现代名校的经验而形成的,它走出了一条属于实验中学人自己的学法。

  课堂活了,学生动了,效率高了

  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长春实验中学创造了“五步导学”模式,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改变,也走出了一条实验中学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

  开展“五步导学”以后,许多老师共同的体验是:课堂活了,学生们动起来了,教学效率高了。一位同学说:“小组合作学习,真有意思。我比以前开朗了,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想说了,敢说了。”

  开放的课堂,挖掘的是孩子的潜力,培养的是勇气,张扬的是个性,奠定的是信心。这样的课堂促进了学生的生命成长,那它为学校、教师带来了什么?

  “五步导学”让学校找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模式,即实践—反思。教师作为教学实践者,在实践中增加了“实践性知识”,并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不断成为学习型、反思型和成长型的教学专家,带动名师和名学科培养工程。

  “五步导学”模式体现“六大变化”——变教学为导学,变被动为自主,变讲堂为学堂,变接受为建构,变学会为会学,变高耗为高效。“课改中,‘一纲(导学纲要)三模(五步导学模式、五步集备模式、观察引领模式)’是引擎,‘三课(研讨课、达标课和示范课)二坛(导学论坛、名师讲坛)’是推手,激发了学生的自我学习潜能,提升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了师生幸福的课堂,这是我们最成功的地方。”迟学为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