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的反思 ——从美国诱惑看教育国际化之三 □ 何必峰
虽然美国有很多的阴暗面:吸毒、种族歧视、枪支泛滥……比如,一个跟我的姓名只有一字之差的学生,就在2011年6月,倒在俄克拉荷马州一个抢劫犯的枪口下。但我还是得承认:美国很强大!强大的不只是发达的经济,更重要的是软实力!美国对中国人的诱惑力,除了一流的大学,还有很多细小的、甚至看不见的东西。
但是,无论美国有多大的诱惑力,中国学生不可能都跑到美国或其他西方教育发达的国家去。相对于全国993万的高考考生、8000万的中学生,能走出去留学的,如同九牛一毛。
于是我联想到了当下中国如火如荼的“国际教育”:国际班如雨后春笋,从一线城市往二线城市蔓延开去,关于国际教育的各种学术会议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花。
教育国际化没有问题,即使是高等教育最发达的美国也提倡教育国际化。但我们的教育国际化似乎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教育对象精英化(面向有经济能力出国的孩子),教育内容功利化(以托福、SAT、AP、IB等为主要课程),教育外延窄化(只限于大城市、重点中学),教育目标直指出国。最近网上流行一份“中国中学100强”名单,据说还是“教育部根据各地送审的754所省级重点高中,进行量化赋分评出”的,而出国学生有多少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量化”指标。
很多学校把“国际教育”或“教育国际化”当作是办个国际班或国际部,结几所姊妹校,请几个外教,派几位老师出国进修,送一批孩子出国留学……这一切,固然是国际教育的外在显现,并且也包含了国际教育的一小部分内容,但绝对不是国际教育的全部!
香港被公认是一个教育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地区,但事实上,在全港一千一百所左右的中小学中,国际学校和国际课程学校总共只有57所,其中专门为香港子弟开设、以培养学生出国为目标的只有9所,其他一千余所学校均没有开设国际班或国际部。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教育国际化。笔者刚刚赴港参加了一个为期一周、以“国际教育”为主题的“高级研修班”,其间发现他们并没有过多教育国际化的理念或口号,而是把国际教育渗透到课程中,渗透到教育常规的细节中。
比如,香港各中小学几乎都开设了一门叫“通识教育”的课程,虽然教材版本并不统一,但大致都包含了“个人成长与人际关系”“全球化”“公共卫生”“能源科技与环境”等内容。我想,这样的课程,培养的正是具有“普世价值观”的“世界公民”。而在参观培侨书院过程中的一个细节,正好又印证了这种教育的实际效果:在小学六年级走廊的墙壁上,贴着孩子们新学期的“目标”,孩子们分别写着“我希望能够好好照顾一年级学生”“要多合作一点”“让全班都同心协力,好像一家人一样”“水运会我要拿一个奖牌”……
基于以上认识,个人认为办“国际班”等为极少数学生接受教育提供了一项新的选择,但这不是基础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的方向。而西方发达国家对我们学生的“诱惑力”,才是我们国际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我们的国际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包括城市的,也包括农村的;包括重点校,也包括普通校。在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增进师生的国际理解的基础上,在正确的理念引导下,通过课程,从细节入手,培养全体学生的包括环保意识、秩序意识、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幸福观在内的多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更多地去除一些浮躁、功利,真正提升生命的价值。
(作者单位系深圳市南山区学府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