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第二课堂学生为“一次性筷子”重新定性 □ 特约通讯员 李易明
“一次性筷子罪大恶极”、“一次性筷子应当被废止”的声音时时会见诸报端,使用一次性筷子,亦成了非环保的标志性行为之一。事实果真如此吗?复旦大学20名学生,自学校开展第二课堂以来,对此事进行了深入调查,呼吁为“一次性筷子”正名。我们关注的不仅是事件本身,更在于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展给学生带来的更广大的求知与实践的天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建社团,自行探讨感兴趣的问题,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在这里,学生投入地、实实在在地感受着知识,经历着学习,体验着生活……
我们生活的社会、我们身边有太多人、太多活动传达着诸如“一次性筷子罪大恶极”、“一次性筷子应当被废止”等观念,我们对这类声音习以为常、司空见惯,认定一次性筷子存在着种种弊病,究其原因大致可归为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林木资源浪费、人体危害、环境破坏。公众对“绝对真理”的坚信,致使鲜有人怀疑这是不是事实。
今年,复旦大学20名学生,成立了“多筷好省”团队,致力于对这一问题的科学问底。他们在搜集大量资料后了解到:一次性筷子的材料来源大多为速生木,是专用于生产制造的商品材,截然不同于原始林或次生林中的优质木材,生产一次性筷子甚至可以算是对这一资源的合理利用。
怀着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多筷好省”团队将相关文章发表至网络,短短3天就收到全国各地3万多网友的阅读、数量上千的评论。沿着辩证思考的轨迹,“多筷好省”团队发现公众的确对这一问题存在较多的认知误区。譬如,竹制一次性筷子的加工制造仅需高温蒸馏,不会产生危害人体的成分;一次性筷子材料为低质木,很容易被消解,不会危害环境;完善的一次性筷子产业链带动了相关从业人员经济收入的提高……
“一次性筷子”既然可以使用,那么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是否可以实现二次利用?针对一次性筷子使用后随意丢弃、回收处理机制尚不完善这一问题,“多筷好省”成员将校园内的废弃海报与传单改造为环保收集盒,放置于校园周边餐饮商户的餐桌上,引导顾客在使用完一次性筷子后将其投放于盒子中,再将废弃筷统一回收处理,健全了废弃筷回收处理机制。“收集盒是我们项目自主研发的小发明,既是一个三棱柱形的台历,可以宣传活动,也能发挥暂时储存废弃筷的作用。经过回收后,我们将把废弃筷用于工艺品制作或提供给能将其降解生产再生纸的厂商。”团员们自豪地讲述着。
当问及是什么使同学们对研究“一次性筷子”发生兴趣时,团员们说:“这种好奇来源于第二课堂。我们原本完全不知道什么是速生林,不知道一个小问题背后可能牵涉诸多复杂因素,第二课堂充实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从“多筷好省”团队成立至今,团员们已明显感受到自身视野的开阔、知识的增长,而这些均无法从书本获得,而是源于课外广泛的涉猎与实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