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引发的教育思考(五) 赵新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按语:最近,我分别抽取了一所农村和城市小学四年级六年级中的1个班级(各50人),针对“学生特长及理想、课外活动、家校合作、家长教育期待”等有关问题,从学生和家长两个不同角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出乎预料。由此引发了我对当前教育教学现状的诸多思考。

  这次调查问卷的11个选择题也很值得关注。其中家长问卷主要涉及到对学校教育的目标、过程以及方法的期待,也可理解为是对孩子成人、成才以及价值观取向的期待。

  在涉及学历期待“高中、大专、大学、大学以上”的4项目标上呈现出较高程度的一致,在收回的179张有效问卷中,选择“大学以上”的高达122人,占68.1%。由此不难看出,随着高校大众化的逐步普及和新生代家长学历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孩子的高学历要求也在不断攀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组和城市组的家长在孩子的学历期待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城市组选择“大学以上”的共计89人,高达89%,而农村组只有33人,占41%。可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家长自身的学历状况和对孩子的学历期待是成正比的。我把问卷粗略作了一个分类,即在农村组79名家长中具有“大本以上”学历的仅有2人(可能全部为学校教师),只有“初中学历”的家长有65人之多,高达82%;城市组就大不相同了,在100位家长中,具有“初中学历”的只有8人,具有“大本以上”学历的有37人,达37%。我觉得,家长自身的学历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对孩子不同的“学历期待”上,而且还体现在对教育教学过程、方法的期待等多个方面,进而我又思考到,这些“非教学因素”对当前教育教学的影响和冲击(或直接或间接)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应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

  这个“课题”在以下两大问题8个选项上又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两个问题分别是“你最关心孩子什么”和“你最注重培养孩子什么”,8个选项为“生活、学习、人际关系、成人(做人)”和“自信心、责任心、自立能力、学习兴趣”。这些关键词不仅体现着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也体现着孩子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乃至成人、成才和价值取向的培养。8个具体选项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项)60人,占34%;成人(做人)55人,占31%;自主能力37人,占21%;学习兴趣36人,占20%;自信心24人,占13%;责任感16人,占8%;生活6人,0.3%;人际关系项则为0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习”和“成人(做人)”两个选项上,城市组和农村组呈现出“倒挂”现象,即城市组侧重“成人(做人)”,农村组则侧重“学习”。我觉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家长的自身素质之外,可能与城市和农村不同的社会环境有关,也就是说城市家长最担心的还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而农村则要简单得多。

  还有一个较为奇怪的现象,就是在“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力”培养两个选项上,农村组则分别高出城市组14和17个百分点。我觉得,这可能是农村家长由于自身学历较低,在教育孩子方法上出现的一种“自卑”心态,但正是由于这种“自卑”却导致农村孩子学习生活的相对自由,给了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尤其是对于那些“自制力”相对较强的孩子来说,在学习上却是很有好处的。由此我又联想到,近些年一些学习成绩突出尤其是一些“高考状元”大多出现在“两极”家庭:或者是知识分子家庭,或者是农村(也包括城市)贫寒家庭。而这两类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也往往呈现出“两极”现象:或者是“会管”,即管理有方;或者是“不管”,即任其自然发展,但二者却“殊途同归”,都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最可怕的倒是一些家长对孩子的“似管非管”,不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在高期望值驱使下,一味地按照成人的方式行事,导致孩子学习、生活不知所措,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

  还有当前最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点是:我们的“学校教育期待”和家长尤其是变化了的新生代家长的“教育期待”相吻合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