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绿海” 春暖花开 ——“先锋1期”民办教育绿海成长营侧记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面朝“绿海”,春暖花开。这是一位学员在参加完首期绿海成长营后写下的一句话。3天,10位专家,高密度、大容量的课程安排让所有参与学习的学员接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精神洗礼与智慧风暴。全新的培训课程,全新的授课方式,全新的课程体验,首期25名学员和10位成长导师一起在河南少年先锋学校中“和大学堂”完成了一次全新课程的开发和体验。

  3月15日,由本刊主办的为期三天的“先锋1期”民办教育绿海成长营在郑州开班。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乔鸿钧、郑州市金水区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马理德出席开班典礼。

  这是一次与众不同的研修学习,绿海成长营不仅创新了课程内容,还创新了培训方式。为首期研修精心编辑的《绿海教义》,成了学员们爱不释手的学习资料,此次研修以高效课堂的方式组织学员分组学习,这里的主角不仅仅有授课专家,还有每一位学员。他们深入对话,碰撞智慧,彼此交流,达成共识……

  被“拖堂”的精彩

  第一天上午的第二课时,是由安徽国易咨询总裁康华兰主讲的“领袖天机”课程。这是此次绿海成长营的亮点之一,是特别引入的企业培训课程。这位年轻的企业培训师曾荣获“2010年度全国十佳培训师”,他抛出了很多精彩的观点引人深思:如果一种经验一学就会,就说明不是好的经验;一个人贫穷,主要是脑袋贫穷,想过富裕的生活,要先有富裕的思想,脑袋富裕,口袋就能富裕,拥有富裕的思想,就能远离贫穷;三流人才学“学问”,二流人才学“文化”,一流人才学“智慧”;知识可以普及,但智慧不能普及;在一个组织里,一个中心为“忠”,两个中心则为“患”;董事长就是要敢于清除组织里的负面能量。

  成长导师康华兰妙语连珠,视角独特,让学员们学会了站在教育之外看教育,让学员们多了一种审视教育的全新视角。

  时间过了12点半,学员们依然沉浸在“头脑风暴”的激动状态,因为成长导师讲得太精彩,学员们纷纷要求继续讲,居然“拖堂”至中午1点钟。这堪称首期绿海成长营发生的第一大新闻。

  教育的“道与术”

  教育之于“道”和“术”,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首期绿海成长营的成长导师不约而同地谈到了“道”与“术”的问题。

  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督教包祥是“端然教育”的提出者,他一直致力于小学教育实验研究。他认为,小学要做“大道”,他不主张基础教育做什么特色,而是要真正做好“基础”。他主张,民办教育要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让真正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因为人对了,事情就不会错。

  河南少年先锋学校督教任晓林对先锋大才教育理念进行了系统解读。他围绕中国传统国学教育、欧美最新教育模式与中国现行教育怎样相互融合等问题,娓娓道来,深入浅出,为学员认识国学洞开了一扇窗。河南少年先锋学校10多年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坚持立足国学,开发了系列特色的校本课程,已发展成为领跑河南的品牌学校。河南少年先锋学校的发展再一次证明了“专注才能专业,专业才能成功”。

  郑州立才实验学校办学顾问王红顺在报告中总结说,民办教育办学者要善于做一个谋道者,做教育就是由道悟术、由术生道的过程。

  我们的课程主张

  绿海成长营特训课程有自己明确的课程主张。我们在招生简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都在力主改革的背景下,那些已度过初创期、正在快速发展的成长型民办学校如何突破成长瓶颈,打造持续健康发展的卓越竞争力?办学者如何从创业家向卓越管理者转变?这是成长型民办学校办学者必须着力思考的课题。

  今天,民办学校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办学者决策智慧的竞争,办学者的高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办学者学习的速度,决定学校发展的速度——“学校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学习更快的能力”。

  平台决定思维,圈子决定发展。民办教育绿海成长营特训课程,就是要为中国成长型民办学校量身打造系统提升思维的高端学习平台,全面助推卓越领导力和策划力。

  这就是我们的课程主张。我们倡导所有参加研修学习的学员要恪守这样的理念:拒绝为了打倒对手的竞争,最高层次的竞争是强大自己,而非击败对手;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改革可能有风险,但不改革势必有危险;学习力决定发展力,创新力决定竞争力,文化力决定软实力。

  从“绿海”再出发

  河南省长垣县步步高学校校长方玉英在参加了学习后说:“让我感动的是,学员们敞开心扉,彼此帮扶,毫无保留。专家学者们从领导力修炼、管理创新、政策导向,以及课改的路径、学校品牌传播等几个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指点迷津,开拓了学员们的视野,提高了学员们的精神海拔。而且本次培训率先引入企业培训师授课,为跳出教育教育开启了新思维。对于我本人而言,这次活动让我对学校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倾力打造铸魂工程,着力彰显学校的核心理念;继续深化课改,聚焦课堂;构建学校品牌传播系统,取得战略先机!我坚信,对每位兄弟校来说,这次绿海行动都将是一次蜕变重生的契机。”

  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培训很有实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和智慧碰撞的机会,希望以后能够更多地举办这种类型的培训。一些学员说,通过学习,坚定了继续投资教育的信心,消除了推进课改的畏难情绪。

  作为主办方,我们正在谋求课程设置和学习形式的进一步优化创新。我们努力搭建民办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平台,探索如何更好地为整个民办教育行业的发展服务。我们也期待着越来越多的处于转型期的民办学校,能从“绿海”再出发,实现新的突破。

  →成长导师感言

  释放“内能”的高效培训

  独特的培训模式值得推广

  王国平(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外国语小学校长)

  释放“内能”的高效培训

  以往的培训方式是专家“释放”,学员“接收”,正如传统教学模式下,种种低效、被动甚至厌学等问题同样在这里重演。尽管我们这些民办学校的董事长、校长都是带着问题和期望而来,但若“释放”和“需求”不对接,或者对接的部分很少,培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授课模式以讲授者为核心,听课者缺少参与的机会,学员就会感到很累。

  受高效课堂模式启发,我在这次培训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组间竞争、展示评价的授课模式。我发现,当学员成了培训平台的主人后,他们有了话语权时,一种“内能”被激活的培训场面便如约而至。课后,我感慨地评说,这次绿海成长营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生命的绿色”。

  从“一言堂”和学术权威的培训模式走出来之后,专家也转变了角色,或是“导演”,或是问题的发现者,或是激辩后为精彩鼓掌的“拉拉队长”,授课老师也和所有学员一样,成为成长的受益者。正像一位来自湖北的学员所说:每次参加培训都是带着一肚子问题而来,就看培训师讲课中“洒下的雨点”,哪个“雨点”能掉到我的问题头上。而这次培训让我们找到了机会,在讨论过程中能抛出问题,也能参与对其他问题的解剖。所以,感到很给力。来自河南的一位学员评价说:培训就要像这次绿海成长营一样,让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在大家的思维圈中碰撞、生成,最后都满载而归。

  满载而归就是高效,就是没白来,就是培训的价值追求和目的所在。所以,作为课后总结,我认为,这次由《中国教师报·民办教育周刊》举办的绿海成长营,其成功之处至少有两点:其一,立足于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并敢于直击民办学校的敏感问题,敢于如李炳亭主任那般勇气,大刀阔斧地批判现实教育病灶,也善于用成功案例解决大家困惑的办学问题和教改问题;其二,授课专家不属于那种学府论道类型,多是在办学中学习办学,在课堂中研究课改的实战家。所以,培训中的问题、案例、经验,以及现场的观点生成等等,都具有丰富的营养,都能让参与者学有所获。

  

  王红顺(河南省郑州立才实验学校办学顾问)

  独特的培训模式值得推广

  首期民办教育绿海成长营,我认为有高度、有灵魂、有创新、有魅力。“取势、明道、优术”的培训内容,兼顾了思想高度、智慧深度和情感温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形式生动。不一样的学习、不一样的收获,让“参与”改变学习,把学习变成了享受。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此次培训观念刷新、培训内容拓展、培训方法创新、培训理念突破、培训机制重塑。从培训理念看,体现了从传统的培养、培训到熏染、浸染、感染、自我修炼的整合;从培训效能看,突出了从传统的线性培训、点状泛化培训、体验式培训到参与式培训的升级;从培训立意看,实现了从知识培训、方法培训到视野培训维度的跃迁;从培训目标看,打造了价值引领、技术支撑、心理疏导、氛围营造的系统平台;从氛围创设角度看,营造了学员对专家的仰视到平视、俯视的良性、互动、对话的健康心态。

  更重要的是,绿海成长营关注了学员培训口味的变化,强调了专家报告从演绎式到探究式的转型。演绎式(理论+案例)培训,即采用先入为主的方式,先介绍理论要点,再选取学员熟悉的例子对理论进行验证,也就是用例子来证明理论的正确性。而探究式(案例+理论)培训是学员提出各种各样的、主动活泼的教育案例,要求专家进行探究性理论层面解释。学员在案例的感受与解读中自觉沟通、归类、抽象、提升,从而在具体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明白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总之,此次培训已经不再停留在“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式培训,而已经开始转向“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式培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