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投稿信箱:jiaoshidubaohui@21cn.com

  教师也需要唤醒

  《中国教师报》402期头版报道了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事迹,李老师提出“教师要唤醒学生”。笔者以为,教师同样需要唤醒。新课改呼唤新学校,新学校呼唤新教师,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需要唤醒教师。尤其是农村偏远的乡村教师,更需要跟上新课改的步伐,让新课改的春风吹醒已沉睡多年的“边缘人”。一是要唤醒教师沉睡已久的思想观念,引领教师积极克服困难,努力改变现状,使其能有自觉参与新课改的意愿,摒弃与以人为本理念相违背的传统做法和观念。二是要唤醒教师还权于学生,让僵化的课堂灵动起来,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需要学什么,怎么学才能学好。三是唤醒教师克服惰性和名利的羁绊,用一颗平常心育人教书。自觉学习和完善自己,做一名新时代的新教师。

  (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李圩小学 李修成)

  编者回应:作为教育者,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果说教育是一种唤醒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要唤醒学生,首先要唤醒教师。

  

  教育细节的基点是尊重

  《中国教师报》420期的评论文章《教育细节的背后》。文中讲了这样一个细节:童话大王郑渊洁拿出一本书回赠樱花时,校长给他提示:“不可当着全班学生面只送给一位学生礼物”,建议“改为送全班学生。”一话一细节,折射出教育细节的基点就是尊重。

  反思我们的教育,尊重缺失了很多很多:课堂、班会上,有的老师就当着全体学生的面,揪住某个学生缺点与过错不放;学校例会上,有的校长或指桑骂槐、或捕风捉影般的训斥、吵嚷,置教师的尊严于不顾;家长会上,有的教师竟当着全体人,指责家长的“不是”;听听社会上,又有多少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指指点点,说抱怨,发牢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缺乏理智的过激行为,说白了就是互不理解、互不尊重。

  课改倡导人本的回归。人本的立足点与落脚点,也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没有尊重谈何公平,没有尊重谈何和谐。作为教育人,理应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处讲尊重。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教育局 齐红梅)

  编者回应:教育本来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但不知何时起,教育却失却了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这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还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

  

  惩罚的底线

  读了《中国教师报》422期刊登的《站在国旗台上的孩子》一文,深有感触。学生违反纪律被罚站在国旗台上,让这些孩子难堪、出丑,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或许教师是想通过这样的惩罚来达到教育目的,然而这种惩罚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

  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心理虐待和歧视,让学生难堪、出丑,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惩罚的底线是善待生命,尊重人格。惩罚的最高境界是唤醒。惩罚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教育领域中合理地运用惩罚,能够激发学生奋发自强的上进心,只要将它限定在某种程度上,惩罚也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广东省鹤山市鹤城镇三堡小学 郭少青)

  编者回应:惩罚不是目的,而是促进学生认识自我、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如果惩罚时没有怀着善意的目的,这样的惩罚就不是教育,而是一种恶意的伤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