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再添佳话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之教师发展篇 □ 李君岗 薛 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在教育、教学、科研、特色建设等诸多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成为苏州教育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这得益于学校创新教师发展模式,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教师发展目标生涯计划

  中国有句古话:“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作为一名教师对自己的教师生涯要有规划,既有最终追求目标也有阶段发展目标,在教好学生的同时发展好自己,使自己教书育人的人生绚丽多姿,享受“育天下英才”的幸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纵贯整个职业生涯的历程,美国学者费斯勒提出教师生涯循环论,他将教师的职业周期分为职前教育、入门、能力建立、热心和成长、生涯受挫、稳定和停滞、生涯泄劲和生涯退出8个阶段。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学校根据教师不同的情况帮助教师制订目标生涯计划。

  为了保证教师目标生涯计划的实现,学校采取规范培养、分层推进的策略,把全校教师划分为4个群落:工作1~3年的新教师、4~10年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培养。运用“青蓝工程”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使他们迅速成为合格教师。对青年教师,充分信任,大胆使用,促使他们迅速脱颖而出。对骨干教师,鼓励他们进行课题研究,把经验升华为理论,造就学者型教师。对名优教师,吸收他们参加学术委员会,主持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造就名家,同时让他们担任青年教师的师傅,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教师目标生涯计划使全校教师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激励机制与教师自主发展相结合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于事物,促进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依据上述原理,学校采取机制激励与教师自主发展相结合的策略,以促进教师快速发展。要求教师一学期研读1本专业书籍,并记笔记;编制1份高质量的试卷;上1堂好课;一学年研读1本教育理论著作,并记笔记;撰写1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主持研究(或参与研究)1个区级以上的课题;开发(或参与开发)1门校本课程。这被称为“七个一工程”。学校对上述7项工作都做到有要求必有检查,有检查必有评比,有评比必有表彰、奖励。此外,学校还办好《唯真》校报、《集粹》校刊、教育论坛等。这些激励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营造了氛围、提供了平台、形成了强劲的推动力。

  激励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转化为教师自主发展的需要,只有需要才能产生发展的愿望和动力。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理论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分别是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即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就会往哪个方向努力。园区二中教师人人都有发展的强烈的愿望,自觉地研究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学生,积极申报科研课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比工作、比贡献,在满足需要中发展,在发展中又产生新的需要,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

  使用与培养并重

  园区二中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一是使用,二是培养,并把使用与培养有机地整合起来,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在提高教师的同时也发展了学校。

  在打造“适恰”课堂的实践中培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园区二中从深化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围绕着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积极进行课堂文化建设,打造“适恰”课堂。“适恰”课堂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运用的是差异教学的策略,是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需求并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的教学,既是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载体,也是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教师在打造“适恰”课堂的实践中发展了自己,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基本功竞赛、评优课中展示了才华。

  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中培养教师。在新课程下,教师不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园区二中非常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把它作为张扬教师个性、创建学科教学特色、打造学校特色品牌的重要抓手,制订了《园区二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细则》,大力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教师开发了“模型制作”等37个校本课程,逐渐形成了“依据学生生活经验,国际化视野,本土化行动”的校本课程开发特色。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研究学生、研究社会、研究学术,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

  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培养教师。园区二中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确立了“科研兴校”的学校发展战略,制定了《园区二中校本教研制度》、《园区二中课题管理制度》和《园区二中教科研奖励条例》等文件,积极推进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突出抓3项工作: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教育的热点问题,学校组织教育论坛,积极回应全国的教育改革热点,营造学校的浓厚学术氛围;以课题组为单位的课题研究,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按计划、规范化地研究教育问题,近几年,学校承担了28个省市级科研课题,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并且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了“常态化、微型化、校本化”推进的学校教科研工作新模式。群众性的教育科研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造就了一批名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