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二外:让学生“学会思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1版)

  

  思维课堂建立在理性思考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思维课堂的指导理念是“两心一线”,即“学生为中心,思维为核心,活动为主线”,其价值取向是“突出思维培养,人人走向深度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校确立了思维课堂的四种基本课型,分别为思维预热课、思维建构课、思维拓展课和思维体验课。每种课型都建立了基本导学模式,形成操作的基本流程,并在四种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导学模式的各学科变式和教师个人变式,以突出学科专业特点,发挥个人专业特长,让思维课堂更灵动、更有效。在具体操作中,以启思、构思、辨思、拓思、反思和悦思六个行动元素,思维预热学习单、思维建构学习单和思维拓展学习单三个学习工具为支撑,形成思维课堂的基本操作框架。

  “以思维为核心”是思维课堂最本质的特点。思维课堂确立了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培育创新意识的目标指向,同时明确了其内容指向,包括知识建构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认识世界的思维体系。以激活思维为核心,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现思维课堂的无限魅力。

  思维课堂通过加强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有效的课堂活动能大幅度减轻学生的学习焦虑,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叶延武说,在活动中,学生能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我能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意识。丰富的课堂活动,给学生创建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自觉进入思考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课堂生态。它使课堂话语从知识传递的“双基话语”转向自主建构的“思维话语”,从“课堂控制论”走向“课堂互动论”,从被动的“浅层学习”转向主动的“深度学习”,从单向的“听课模式”转向多向的“研讨模式”,从封闭的“师本资源”转向开放的“生本资源”。

  课堂上,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形成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个性化的想法。课外活动中,鼓励学生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拓宽知识视野,交流独特思想,提高综合素养。

  在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当的是情境的创设者、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思维发展的协助者、问题探究的指导者等多重角色。

  “自主的形式、方法与技能远不如一颗自主的心。”叶延武说,“让种子成长的方法,首先应该温润成长的心,因此,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滋养自主的心。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要让学生自主生长。就像一粒种子,我们要为它提供阳光、土壤和水分,这样它才能发芽破土,茁壮成长。”

  

  思维课堂挑战教师智慧

  六年级教师、小学语文教研组长高惠峰老师告诉记者,两年多来,学校的课堂有了较大的改变。以前一些教学改革也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没有将其作为课堂的主题提出来。思维课堂不同,它不仅提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主题,而且强调“让学生的思维不是简单地浮于表面,而是有实质的内容和深度”。

  高惠峰说,学校的教师围绕着如何促进学生的思维来思考自己的工作,他们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身上,让学生自主研讨交流,在表达的流畅,思维的深度广度上下工夫。特别是注重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以问题作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对之进行思考。“有时候不一定得出一个固定不变的结论,而是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像话剧里面有留白一样。”

  很多教师认为,语文学科主要是情感的表达,思维对于语文学科并不重要。对此高惠峰并不认同。“语文阅读、写作都离不开思维,因为语文说到底是语言的形式,体现思想,反映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是教育的核心。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科、课型,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教师必须抓住学习的本质,学习就是学习思维。”

  “学校最大的转变是解放了思想、大脑。”六年级语文教师韩进丽对记者说,思维课堂让教师更有开放性,更尊重学生的思考。“思维是智力的核心。阅读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整体性和条理性,写作时如何谋篇布局,都需要思维。我们的学生可能没有以前的学生听话,但他们现在更加敢于思考,经常冒出精彩的思维的火花。”

  思维课堂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也有显著的帮助。“过去教师常常依赖于现成的教案,现在需要搜集材料,对于教材上不符合教学需要的材料要重新进行挖掘。”韩进丽说,“经过长期不断的调整,改进和坚持,教师的教学水平自然而然会提升。”

  “前导预习、小组合作、内容重构、思维引导,如何为课堂教学这张画布涂上鲜亮的底色?”崔红艳老师说,“我的大脑每天都充盈着这样的思考。前导预习,让四十分钟的课时变成了学生全天候的学习思考;活动设计,让我们的教学能力有了大跨度的飞越;思维导引,让课堂变成了任由同学们展示碰撞的舞台;激趣引疑,让学生思维飞扬的同时也激发着教师的灵感……”

  “思维课堂促进教师重新思考自己是怎么教的,让教师教更多有用的东西,做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高惠峰说,他目前正在思考,如何在完成教学任务和提升学生思维水平上获得平衡。

  思维课堂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维课堂,从课程到组织,从预设到生成,时时都在挑战教师的智慧!”教科室主任张加健说。在这种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融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感悟,历经思维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最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同学段和年龄的学生思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思维课堂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等发展规律,深入钻研教材,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角度,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熟悉的、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素材,并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加工与提炼,使之成为有序的、指向明确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模式。比如低年级的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这就要求学习活动以实物、图形、身边最为熟悉的生活场景等为载体,以讲述、画图、直观想象等为主要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建构教学模式。

  同样,不同的学科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知识系统、思维重点都会有所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环境的学习需求。比如,体育学科以感知运动思维为主,按照学生的生理发展规律和运动能力形成规律构建教学模式;英语学科以形象思维为主,按照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构建教学模式;数学学科则以抽象思维为主,按照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规律构建教学模式。

  例如,在数学课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阶段,教师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并通过小黑板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问互答,在生生的讨论与交流中,逐步揭示概念、公式、定理的本质属性,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知识、方法、思想的引导与归纳。

  而在“归纳总结,概括新知”阶段,通过对各个小组研究成果的分析、讨论、质疑、解释、补充、完善,逐步形成概念、定理公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思想,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整个过程尽可能多地由学生完成,当学生解决不了时,教师才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

  

  “问题”是“思维的激发者”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激发者”。

  问题是思维课堂的核心要素,根据问题形成的方式,思维课堂将问题分为学生个人问题、小组问题、集体问题和教师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导学过程中分别对应独立思考、小组合作、集体讨论、聚焦研讨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于课堂,力求“内容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活动化”。根据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延展性,使设计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激活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将课堂的学习与思考推向更宽广的领域。

  思维课堂提出,问题导学与深度思维相互促进。具体表现在学中问、问中思、思中动的深度学习过程。问题导学可以发挥问题情境的优势,有效唤醒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度思维则能挖掘问题的本质,不断激发内部的潜力。教师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思考、深入思考的习惯,其实质是强调问题导学与深度思维的结合。

  由于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自主探究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难易不一,有些问题可能过于简单或意义不大。这时,教师要组织小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提炼,既考察了学生的学情,又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我们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学生张敦信说,“现在的课堂上分为几个小组,很多问题由我们自己提出,经过老师和大家整理后,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自主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学生家长杨华说,他的孩子在学校比在家里还高兴,而且孩子的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对于周围的人和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孩子以前回家后只知道做作业,现在每天回家会搜集资料,和同学商量学习中的问题,准备PPT。”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践行教育家办学理念,探索教育教学本质,让学生在滋养的环境中自主发展、全面发展。”这是南山二外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学生的学业成就应该是一个综合指标。”叶延武认为,随着教育改革和新课改的推进,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越来越得到重视,正在逐渐成为评价学业成就的核心指标之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