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自由生长的气息 ——湖南省湘乡市名民实验中学多元育人纪实 (二) □ 文 艺 田 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效课堂建设:让每个孩子学会学习

  一次语文公开课,当所有的问题都分析完了,有个孩子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没有理他,但孩子的手依然固执地举着,老师终于让孩子站起来说话。这节课,老师分析的是课文的主题与情感,但孩子却引申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隔代教育。孩子说完了,很满足地坐下,老师却没有鼓励他。下课后,校长肖春国对老师们说:“这节课忽视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对所有的学生都要有一样的鼓励,要鼓励每一个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育是一门等待的艺术,教师一定不能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有耐心地让学生自己寻找,自己表达。让孩子学会学习,正是新课改的初衷。

  2011年9月,为了寻找理想的课堂,名民实验中学拉开了建设高效课堂的序幕。刚开始,课改只在初一、初二年级试行,一个月后,学校教务处发现试点的课堂出现了好的苗头——初三的课堂能不能改呢?学校领导当机立断,“宁可要乱糟糟的课堂,也不要死气沉沉的课堂”,从而将改革扩展到全校。然而,改革的阻力是巨大的,来自教师、家长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一些家长看到原本安静的课堂突然变得乱哄哄,找到肖校长说:“校长,我的孩子在课堂上总是讲话,这样下去成绩肯定要下降的……”尽管如此,学校行政决定还是铁了心要改,因为不改学校就没有出路。

  名民实验中学的教师平均年龄只有28岁,这是课改的一大优势。为了引导教师迅速了解、适应新课程,学校和山东省昌乐二中合作,成为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在湘的唯一合作伙伴。合作启动后,昌乐二中派专家组为教师进行系统的业务培养,并上了二十多节示范课及指导课。名民实验中学也分批派教师前往课改先进学校学习。这一阶段被学校称为“入模”,在榜样的引领下,老师们渐渐地统一了思想,认同了“学生自主,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新课程理念,导学案、小组建设等课堂环节也依样画葫芦地做起来了。初步形成了“德育讲品性,知识讲智性,过程讲人性,方法讲灵性”的课堂模式。

  “原来我们以为找到了一双翅膀,可以飞起来了,现在却连路都不会走了。”尽管有模式可循,但真正实践起来,老师们还是在抱怨、在呐喊。这是任何改革都必经的过程,痛苦而又充满希望。整整一个学期,老师们经历了一次次的冲击、颠覆、反思,终于找到了飞翔的翅膀,走到了“出模”阶段。寒假里,他们放弃休息时间,埋头编写导学案;开学后,他们在集体备课制度下反复研讨、实验,摸索新的教学特色;学校还举行“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活动,通过推门听课、赛课磨课,让外力不断推动教师进步。2011年12月至今,已有十多所学校前来参观,高效课堂的反响日益强烈。

  这场改革,对于名民实验中学的课堂来说,力度丝毫不亚于一场“地震”。如今的课堂,早已和半年前一潭死水的课堂大相径庭。首先,学生不再如传统般地朝前坐,而是8人一组相对而坐;其次,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个人讲,而是师生齐上阵。课堂上,经常有合作探究和班级展示两大重头戏,展示的同学说得头头是道,点评的同学也是针锋相对,思维的碰撞火花四射,真正呈现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自由交流景象。生命力,这个曾经陌生而遥远的词,在这里悄然生长。

  当然,新课堂一定会遇到不少问题,比如小组培训问题、课堂评价问题等,这些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如在小组建设中,每个小组都按成绩将学生划分成A、B、C三类,为了避免只有A类学生受益的情况,教师改革了评价方式,规定A类同学展示得1分,B类同学展示得2分,C类同学展示得3分。有的展示专门让给B、C类学生,A类学生只能点评。这样一来,B、C类学生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逐步提升了自信,摆脱了对学习的恐惧。

  课改的深入离不开师生自身的内化过程,为此,学校还设立了反思制度。每个月,校长办公室都会布置3个命题:你的教学是有效的吗?还有比你更好的教学方式吗?怎样才能使你的教学方式更有效?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写好反思,上传邮箱,学校领导一篇一篇地看。尽管工作量很大,但从中发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教师也由此加快了成长的步伐。每个孩子也有一本成长日志,今天做了什么事,做完了没有,在晚自习下课之前都要用文字记录下来。反思文化的形成,让孩子远离了浮躁,沉下心来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自课改以来,名民的教师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学生进步的幅度远远超过了自己。上学期,一位数学老师带的班从年级第四上升到年级第一,谈起孩子们的变化,这位老师如数家珍:“我们班一半的学生能够走到全校大会上讲话了;学生敢于和老师争辩、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胆识、谈吐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就是金色的收获,纵使再苦再累,老师们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教育需要宽容与等待

  在一所民办学校实施多元评价、建设高效课堂,说没有压力是不现实的。毕竟,民办教育如果丢掉了成绩,也就丢掉了根本。名民实验中学从董事长丁农一到校领导都有对教育理想永不放弃的信念。事实证明,改革给全校师生带来了良好的精神面貌,也赢得了政府和家长的信任。同时也证明,实施多元评价与提升教育质量并不矛盾,让乔木成为最好的乔木,让灌木成为最好的灌木,只有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肖春国发现一个现象,从管理严格的初中毕业的学生,到了高中往往没有爆发力。后来,他看了一本叫做《松松垮垮出人才》的书,书中讲到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期,因为尊重个性、崇尚自由,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他终于明白,教育是需要宽容与等待的。为此,名民实验中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习惯和兴趣,这些都是一个人成长最基本的要素。在这里,初一、初二只有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且不允许排名,因为他们懂得,教育绝不能揠苗助长。

  或许,正是这样的宽容,让这所看似平凡的学校,始终散发着一种迷人的芳香,它不是别的,而是一种让生命自由生长的气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