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找准区域教育均衡的支点

  第429期《中国教师报》的总编七日谈,用了一个很有意味的题目《以课改实现教育均衡》。

  把课改作为支点,有助于教师的观念与行动转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首要原因就是教师不相信学生、不放手课堂。而区域课改,就是通过高效模式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压制局面。

  把课改当支点,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区域高效课堂教学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真正尊重学生、成就学生、适合学生的高位均衡。

  把课改当支点,有助于让家长接受教育。试想,如果每个学科的每节课,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最大的收获,谁还会不辞辛苦地去择校呢?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教育局 吴其林)

  编者回应:近年来,通过撬动课改这个支点来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明智选择。在基本实现学校硬件的均衡化之后,越来越多的教育主政者开始把工作重心放在课堂教学改革上。

  职称细分切忌“一刀切”

  拜读了《中国教师报》第406期《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如何突破“天花板”》一文,针对各地正在进行的教师职称细分工作,我有话想说。

  与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相配套的教师职称细分主要做法是“定编设岗,核定指标”。拿我市最近出台的职称细分方案来说,主要是针对不同学校和不同教师各档职称和每一档职称设置结构比例。原则规定,在各档次有空缺时,教师每隔3年晋升一个档次,若没有空缺,只能耐心等待。自从建立职称制度20多年来,这次“定编设岗”是首次进行,导致老教师扎堆的农村学校和名优教师相对集中的城镇学校矛盾突出,致使许多教龄在40年以上的老教师和任高级职称在10年以上的城镇名优教师只能“原地踏步”。原本想打破中小学教师职称上升“天花板”的“新政”,又一次挫伤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由此,笔者以为,涉及职称细分的“定编设岗”工作切忌“一刀切”。应该根据农村学校老教师扎堆和城镇学校名优教师相对集中的实际情况,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举措”的过渡性办法和加快教师流动等多种举措,既切实照顾相关教师的切身利益,又保障职称细分的顺利推进。

  (浙江省宁波市 周 文)

  编者回应:在现实中,职称仍然是很多教师向上的动力。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利益和工作的积极性。如何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职称评定方案,需要教育管理者认真考虑。

  

  班主任要学会借力

  中国教师报423期第10版,以《班主任不需要兵法》为题,报道新生代班主任肖盛怀的成长故事,笔者读完后受益匪浅。班主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兵法呢?班主任要不要兵法?我在不断地追问着。

  掩卷而思,时下很多班主任管理学生的手段多是依靠教师的强制性管理,或发火,或批评,或训斥,或镇压,这种借助教师的威严来管理班级的做法是死管理,很难让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

  肖老师的“兵法”是“说人话,做人事”,把学生放在眼里,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引导学生实施自主管理。班主任的兵法不是靠教师的强制管理,而是要学会看学生的“脸色”,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和倾听,学会向学生借力。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让更多的学生从后台中走出来,积极为班集体服务,做班级的主人。

  (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李圩小学 李修成)

  编者回应:几年前一本名为《班主任兵法》的书曾经风靡大江南北,同时也引起了争议和质疑。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班主任不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敌人,对之进行自上而下的控制和规训,而应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服务。

  

  教育走出困境

  读了《中国教师报》第428期《让专制和愚昧从教育中走开》一文,深有感触,中国的教育已陷入困境,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考证过级热、高分低能、考试舞弊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地侵蚀着教育事业的根基,吞噬着未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怎样才能让教育走出困境?我认为:一是深入推进教育改革,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和对人才的评价方式,让民主、自主和创新的理念扎根教育。二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换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过重的课业负担。四是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解放学生的手、脑、口,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湖北省利川市元堡乡红椿小学 向 阳)

  编者回应:有教育学者称“中国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要走出教育的困境和危险,首先需要教育观念的转变,从专制走向民主,从愚昧走向科学,在此前提下才能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