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与课改 □ 本报记者 梁恕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4月26日局长峰会报到那天,局长们陆陆续续地来,晚上11点多了,编辑们还没顾得上吃饭。我放下手中的活儿,喊上还没吃饭的同伴,来到宾馆对面的烧烤摊,恰好碰到锦州教育局的代表也在那里吃饭,在他们的邀请下,我们加入到他们的行列。

  交谈中得知,辽宁省锦州市教育局对此次会议非常重视,各县区共来了二十多位局长。这几位局长因彼此熟悉,便借此相聚的机会出来吃点夜宵,聊聊天。本来是感情上的沟通,却因我们的到来而使话题很快转移到了“课改”上。有人将“课改”与“烧烤”联系在了一起——《中国教师报》是“中国课改报”,课改特色就跟锦州烧烤一样,天下闻名!

  众局长闻言颇有共鸣,感慨不已。

  ——是呀!“课改”喊了十多年,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而《中国教师报》真正让课改落了地。就像烧烤一样,全国各地都有,但和我们锦州的烧烤比,这些都是小儿科(该局长指着桌上的肉串,夸着家乡的美食)。

  ——锦州烧烤手法独特,融合了各地海鲜烧烤、肉类烧烤、蔬菜烧烤的特色,集众家之长,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美食。《中国教师报》定位课改,有理论有实践,专业引领与媒体助推相得益彰,影响深远。

  ——锦州烧烤因为“价廉”,很适合工薪阶层、百姓大众消费;又因为“物美”,也吸引着高收入者,使锦州烧烤拥有了庞大的消费群体。中国教师报通过课改中国行,承办各种培训会,影响越来越大,发行量逐年递增,有的学校,每位教师一份报,把报纸当成了课改说明书。

  聊着聊着,过零点了,我和同伴提前离席,因为我们还要到报名接待处换班。局长们则吃着烧烤,继续聊着课改。那红红的炉火在夜色中燃烧得正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