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自己 □ 陶吉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追问一:我们有没有真的关注学生

  在我校“高效课堂”的创建实施中,我们发现,尽管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很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忽视学生的学习和听课的态度,甚至对于学生在课堂的不配合表现不予理睬。我们往往还会听到教师这样的声音,“这道题就这么答,不能改了”,于是“教参”便成为问题的标准答案。为什么?因为我们在潜意识里依然关注的是“教”,总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岂不知,这种教学恰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死胡同——为认同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这些看似正确、深刻、全面的标准答案,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我们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老师们仍然没有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等新教育理念仅仅停留于口号,而并未在教师思想深处得到真正认可。因此,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更多地给予孩子们自主、思考、探究的空间。其实,很多学校现在正在努力往这方面前进:每一次测验的答案只作为一个参考,允许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时参考答案还不如学生回答的完整。

  追问二:我们是否真正关注了“三维目标”

  许多教师都清楚要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只对“教学目标”情有独钟,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许多课改专家不断强调: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深层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拓展。三个维度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融为一体的,共同构成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有机统一的关系,重视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有序、有度、有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追问三:教师素养是否符合新课堂的要求

  新课程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但课程不管怎么改,都是人来操作,教师的整体素养上不来,新课程等于纸上谈兵。

  回顾课改历程, “穿新鞋走老路”或“穿旧鞋走新路”的课堂教学不在少数。就教师培训来看,虽然抓得紧,开得足,但是由于体制、资金、条件等原因,不能不说走了许多过场。另外一个严重的失误是过于注重了理念的更新,而忽视了影响教师素养的最基本的东西——文化。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了新的教学方式却没有新的文化素养。在实际的教学生态中,有多少教师被学生问得张口结舌;有多少教师能解读教材,重新建构教材?有多少教师能跳出教材教教材?有多少教师又能创建出自己的课程?

  所以,提升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提升其文化素养,而这并非是听几场报告,参加几次培训就能解决的。文化素养在于日积月累地对于心的修炼,炼一颗“育人”之心,炼一颗“爱人”之心。这才是教师素养的精魂。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磁县一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