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区域课改十大样本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2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9年之于教育改革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基于国家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区域课改的创新性成果集中于教育体制机制重建、教师队伍发展、课堂变革、评价改革等方面。我们梳理十大区域课改样本,以期更多的区域创造新的更大的成果。

    湖北宜昌:“县管校聘”盘活教育资源

    2017年6月,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的文件拉开了宜昌市“县管校聘”的帷幕。文件明确,编制部门只对市教育局直属各学校(单位)教职工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对核定编制总量内校际之间专任教师调整交流用编实行备案管理。人社部门与财政部门则负责相应的人事综合管理工作与经费保障。也就是说,在总量不超编的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拥有了教师编制的自主调配权,系统内部调度教师,编办、人事不再审批。

    宜昌市按照“探索经验、分类指导、自主实施、稳步推进”的思路,整体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近两年来,通过定向竞聘、校内竞聘、跨校竞聘和调剂竞聘4个环节,局直属学校共聘用教职工3220人次,其中跨校聘用28人,调剂聘用19人,待岗培训教职工14人,解聘在编教师7人,辞退编外聘用教师59人。

    “县管校聘”改革构建了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形成了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教师人事管理机制,实现了“四个转变”,即从“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转变,从“因人设岗”向“因事设岗”的转变,从“以岗求人”向“以岗聘人”的转变,从“要我上岗”向“我要上岗”的转变。改革充分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实现了教师资源高效配置。

    北京朝阳:教育文化战略制胜

    教育的内涵是什么?是文化。学校教育的过程也是文化积淀的过程,抓住“文化”发展这个牛鼻子,就抓住了区域教育发展的未来。

    如何整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早在2007年北京市朝阳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制定了为期三年的“三步走”战略,即完成以校园环境建设、人文文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建设三大主题为内容的学校文化建设系统工程。三年“三步走”战略的实施,朝阳区中小学校园“颜值”不断刷出新高度。但朝阳区教育人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

    只有注重学校文化内涵发展,进一步从学校环境文化、师生行为文化、学生成长文化、学校管理文化等方面将学校文化建设向系统化、特色化、品牌化推进,才能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而这正是朝阳区学校文化建设接下来的目标。从“十二五”走向“十三五”,借助学校文化建设搭建的平台,朝阳区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2016年,朝阳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连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工作意见》《朝阳区教育系统2016年“学校文化节”工作方案》《2016年朝阳区学校文化建设工作重点》三个文件,为“十三五”时期全区教育系统学校文化建设定下“施工图”。

    根据工作方案,朝阳区每年5月和10月在全区集中开展“学校文化节”。通过学校文化节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经验和成果得到及时积累和沉淀。在一系列“文化”建设举措中,朝阳区教育文化因子渗透在每一个角落。

    一场静悄悄的学校文化建设,正在深刻改变着一个区域的教育内涵;一个历时十多年的重大战略,覆盖了500余所学校、影响师生20余万人;一条独特的“教育+文化”发展道路,让一个教育大区走向教育强区。

    江苏新沂:唤醒生命 发展教师

    衡量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因素有许多,教师的发展状况是重要的一项。只有激发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动性,区域教育才能从美丽的愿景变为生动的现实。

    基于此,江苏省新沂市提出“发展教师,建设绿色教育生态”的理念。为达成这样的目标,新沂市重点做了两件事:一是推进新教育实验,给教师搭建成长平台;二是建立优秀教师奖励机制,给教师一个重塑自我、重拾尊严的契机。从教育人生的目标设定、专业成长的心理期盼、面向未来的行动引领等方面着手,催动教师个体发展,打造新沂教育精神。

    为打造新沂教育精神,市教育局党委设计了“五个三工程”,将其作为新沂教育的统领,对教师进行精神上的滋养。

    一是聚焦“三大任务”,优化教育生态。“三大任务”是在教育统筹推进过程中要着眼于全面,抓质量,回应社会关切;抓素质,回归教育本真;抓安全,确保长治久安。二是牢记“三大使命”,依靠教师发展教育。“三大使命”是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要让“睡着的人”醒来,让优秀的人有舞台,让奉献的人受关怀。三是相信“三种力量”,形成教育发展合力。“三种力量”是在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无限相信学生的潜能,无限相信教师的智慧,无限相信家长的力量。四是践行“质量三观”,明确目标导向。“质量三观”是在抓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坚持全系统质量观、全要素质量观、全员质量观。五是实现“三个提升”,凸显整体效应。“三个提升”是在教育综合评价过程中要进行全面考量,关注学校升学水平的提升,学生素质水平的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河南郑州金水:创建课程育人体系

    课程育人是回归教育本真的核心路径。如何寻找全程育人、全科育人、全面育人的新路径?多年来,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大力推进德育一体化建设,积极构建新时代金水课程育人体系。

    跟形势分阶段,走向课程育人。金水区积极探索课程育人一体化实施路径,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文化建设为中心的课程规划阶段。将文化建设融入学校课程,致力于构建多元、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并出台了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指导意见。以内涵发展为重点的课程实施阶段。指导学校整合各种资源,研发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有效落实课程育人功能。以品质提升为目标的课程品牌建设阶段。以课程品质提升项目推进区域课程建设的深度变革。

    创新评价方式,走向全面育人。一校一评,创新德育评价路径。在原有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金水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导全区各校创新评价方式,形成了“一校一评”的德育评价特色。放权赋责,推进学科评价改革。自2014年开始,金水区明确由学校自主实施部分学科的学生学业综合评价,赋予学校评价职权。每学期初,公布区级下放测评职权的学科学段后,各学校依据课程学习内容和认知水平,制订上报本校评价方案,将“毕业生形象”融入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将学校的文化气质融入学生的综合评价,树立健康绿色的评价取向。区域交流,搭建展示评价平台。搭建多元的课程建设成果展示平台,除品牌课程评比、校本课程设计大赛外,金水区每两年还交替举办创客博览会和汉字大赛、教育艺术节和阳光体育节,既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身能力,又检验学校德育工作成效。

    辽宁沈阳和平:绿色评价让孩子爱上考试

    评价是风向标,评价是课程改革最敏感的要素。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小学学业评价改革已经实施5年,随着和平教育人课程意识、评价意识的增强,价值多元、主体多样、内容多维、手段多样的评价方式,成为学生学业评价最曼妙的存在。

    为保证此项改革科学有序进行,和平区对学业评价体系进行标准化设计。在具体实践中,评价标准的制定体现为四个强调:

    强调“指标多维”,评价指标包括品德修养、知识达成、能力培养、行为习惯、学业负担等5个方面共20个指标。强调“主体多元”,由原来的教师单一评价转变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强调“方式多样”,由原来的笔试扩展为学生多感官参与测评,由以往相对单一的分数评价扩展为等级、评语、成长档案袋等多种评价方式。强调“权重分开”,最初一二年级的期末考试笔试成绩仅为50分,另外50%的权重通过实践能力进行测评。如今,和平区一二年级全部取消笔试,均改为实践能力综合测评,实现了项目分散、权重分开。这样的学业评价改革建立了一个导向: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山西长治:《十大行动》重建教育生产关系

    教师免费进景区、乘公交?2019年教师节,山西省长治市文旅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联合举办教师免费进景区、乘公交启动仪式。从2019年教师节开始,全市城乡公交均向教师免费开放,26个旅游景点向教师免费开放。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的十大任务之一。山西省长治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以下简称《十大行动》),是一场重建教育生产关系、解放教育生产力的深度变革。

    创新教师管理机制是《十大行动》的一大亮点。长治市建立了编制部门控制教师编制总量、人社部门控制教师岗位总量、教育行政部门在总量控制范围内对各学校编制和岗位数量进行动态调整的管理体制。长治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教师管理中心,统筹管理区域内总量控制下的学校编制核定、岗位设置、教师调配以及教师档案、工资手续。

上一篇:课程如儿童般鲜活     下一篇:年度教育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