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技术还是艺术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身上诊断、分析其发展状况,像医生开处方一样,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状况、障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李镇西:近年来,听到不少领导对老师们公开号召:“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说实话,我对这句话强烈反感。凭什么这么鄙薄“教书匠”?具有娴熟的教学技能,而且这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实践的积累而日臻完美,炉火纯青,有什么不好?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在教育中匠心独运,最后成为一代教育巨匠,这将是他个人的自豪和我们民族的光荣!纵观现在的校园,教书匠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爱心与责任心,缺乏专业而扎实的基本功,连教书匠都做不好。你却对他说:“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这种导向有问题。
教书匠不必是教育家,但教育家必须是教书匠!我心目中真正的教育家,比如过去的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阿姆拉什维利,还有当代中国的于漪、钱梦龙、吴正宪等,都是教书匠,但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艺无不让人惊叹。是的,一个教师,如果成为教书匠之后还有教育家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当然可敬可佩,也值得提倡——也仅仅是或者说只能是“提倡”而已;不过如果他不愿当教育家,而愿意一辈子都做教书匠,也一点都不可耻,这只能说明他一直坚守在一线课堂,教学技艺精益求精,越来越精湛——他有不做教育家的权利和自由;然而,如果一个“教育家”连课都上不好,连教书匠都不是,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教育家”?
杜金山: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必须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其次是发展的方向问题,再其次才是发展的内涵和发展的途径。
没有动力,何谈发展?动力来自两方面,内驱力和外压力。一般情况下,外力难以促使成年人改变,而且,在目前体制下,外力的强度也极其有限。因而,内驱力才是彻底改变人的根本力量,所以,要想方设法建立起教师改变自己、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体系。内在动力,首先来自教师作为教育人的格局。我们培养的是人,不是一架架应试的“机器”。教学代替教育,知识传递代替教学,硬性灌输代替原应丰富的教学方式……这种教育会贻害整个民族(当然也包括我们自身及后代)。
所以,当务之急,让教师从“小”我中走出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做一个对学生、对自己、对民族、对人类有所担当的人,这样的“大”教师,才会有改变自己的“大”动力。当然,最强大而又用之不竭的动力,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真诚信仰。肯定地说,当下的中国教育,重塑教师信仰,已刻不容缓。人无信仰,无异于低等动物。遗憾的是,教育信仰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错误的发展方向,同样会葬送中国教育和这个民族的未来。以人为本、以学为本、以生为本,这是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教育是人对人的影响,根本上讲,教育是人学;学习是学习者的主体行为,学习只能发生在学习者身上,学习者在“教”中学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任何人的教都无法代替学习者的学;以生为本,则包含了用最优的教育生态,为每个生命个体的最佳发展提供可能,用最鲜活的生活实践,演绎课堂学习的知识内容。在体会知识、理解知识的同时,提炼方法、感悟规律。在此方向,智慧相互激荡,课堂美妙生成,师生共同成长。
教师的共同专业是教育,其次是相同的政策、法规、课程、教学、心理、学生管理等,最后才是有差异的学科知识和学科知识教学法。教师专业发展,上述内容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新教师,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的知识“二传手”,讲题、解题、押题的所谓高手。
面对教育变革的新局面,教师发展最简捷、最高效、最可能的途径在校本、在岗位、在课堂。当然,学校必须是“新学校”、岗位必须在“新教育”、课堂必须是“新课堂”。否则,“旧学校”、“旧教育”、“旧课堂”只会扼杀我们,绝不会发展我们。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