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迷信“教”无法抵达课堂彼岸
人活着是为了吃饱肚子吗? 教学是为了学会知识吗? 前者决定了人生的品位,后者决定了课堂的品位。没有谁否定吃饭的重要,正如没有谁否定知识的重要一个道理。 课堂需要首先明确“第一目标”,也就是教学“定位”。教师不一定一节课就能培养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离开了这样一节课的沉淀积累,这东西就再也找不到了。课堂仅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来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论上是有可能的,但现实往往是顾此失彼。 知识课堂的定位是问题、知识点,能力课堂的定位是思维、方法,智慧课堂的定位是规律、创造。我们能否找到这样一个“点”,让教师“进可攻、退可守”,应对自如? 其实,无论哪类课堂,都需要让学生学。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老生常谈的道理有可能会启发我们,何不从“思维”出发去尝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兴趣正是教学的“第一因”,学习终究是始于愿望的,这是“学情”的核心,因而关于教学的定位,我们一直这样认为:目标主导、学生主体、学情调控、转知成智。 目标主导:教学的第一目标是育人,从情感出发,学习积极主动,培养具有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人。 学生主体: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经历才是学习,体验才是成长,反思才是进步。 学情调控:学习是一种过程,不同的形式、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细节,都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教师要根据学情适时引导,体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化作用。 转知成智:知识的价值在于升华成为生命的智慧。智慧为体,知识为用。教学是为了让人开智,举一反三,一通百通,是让人有“智识”,而不是有“知识”。 “智识”有三种表现:一是利他的人生目标,二是富有善良的品性,三是圆融无碍的修养。 “转知成智”是教学“第一目标”,是历经过程方法、兴趣思维之后的“教学之果”。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转知成智”? 基于实操的模式是这样的:知识—思维—规律—创造,也就是通过“四步反馈”完成。“四步反馈”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它指向于“教学意义”。 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学生主体”,但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合作完成的。教师的作用恰恰体现在“教学意义”上,这决定了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好教师一定是一个捍卫“第一目标”的智者。 教师是如何体现作用的?那就是“转知成智”。这肯定不是那些迷信“教”的教师能抵达的,因而依然是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课堂其实也是教师的道场,教学终究也是教师的一场修行。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沂市启阳小学) |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