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教育一线无缝对接 ——江苏盐城师院未来教师培养探索与实践 □ 本报记者 马朝宏 □ 庞 波 李荣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名师范毕业生,从首次以教师身份进入学校到胜任新岗位,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很多校长给出的答案是半年甚至是一年。事实上,即便是一些综合素质不错的毕业生,不培训也根本不能上课。说起师范教育与一线教育实践的“脱节”,学校管理者有一肚子的委屈要说,加上人口出生率的持续走低,许多学校的就业岗位正趋于饱和,一些师范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残酷现实。

  这种情况在江苏盐城师范学院正在悄悄发生改变。2012年,在南京下关区的教师招考中,面对千名应聘者的挑战,盐城师院毕业生陶唯琪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2009届汉语言文学毕业生谢韵,毕业后1年多时间,就取得“省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9项荣誉;其他毕业生如吕宁、朱其琴也在教学、科研、管理上表现出不俗实力。据不完全统计,盐城师院近几年的毕业生获得市级以上表彰达600多人次。

  这些学生都是个案,但不是偶然,这是他们个人努力的结果,但更和盐城师范学院未来教师培养方式的变革密切相关。

  在教学中学习教学

  今年4月18日下午,文学院2010级学生顾年超和同学一行几十人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盐城市人民路亭湖小学听课。作为大二的学生,这样的见习活动已经不是第一次。基于前几次的“经验”,她已经知道该听些什么,看些什么——感受课堂的氛围,观察讲课教师的一言一行和学生的状态,还有教室的环境和文化。她发现,班里几乎每个窗户边都摆放了绿色植物,墙壁上都设有专栏,张贴着孩子们稚嫩的字迹、可爱的画作,还有他们的照片。这些都让她想起了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有关教室文化的论述。

  顾年超听了两节语文课,分别是《天鹅的故事》和《鸟语》。回来当天,她就写了一篇2000字的听后感。几个月后的今天,她说起这次听课,还是滔滔不绝。

  “《鸟语》这一课老师讲得很丰富,学生也很活跃。在课接近尾声的时候,老师播放一组有关鸟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有一张图是两只鸟相依在枝头私语,一位学生是这样回答的,‘这是一对好朋友在讨论怎么减肥……’整个教室寂静了一秒之后,整个儿爆笑,我以为老师会纠正学生的‘错误’,可是老师说‘嗯,你想得很好,我为你鼓掌!’结果小孩子在掌声与笑声中坐下。”

  她说,回校的路上,大家都在热烈讨论“为什么两节课的效果会相差这么大”,他们突然觉得自己读过的理论在课堂上得到了验证,也明白了,要让学生变得“聪明”,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比教授知识更重要。

  顾年超和她的同学是盐城师院“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的学生,刚刚大二的他们就对课堂教学有这样的“真知灼见”,缘于师院的“精心培养”。

  院长薛家宝告诉记者,从2010年开始,针对师范生步入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点日渐萎缩,师范院校培养过程中的“单独”培养与中小学教师需求脱节外等现实问题,盐城师院以“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强能力”的卓越师资为培养目标,以生涯规划设计为引航,以教育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农村教育研究为支撑,以新疆实习支教为契机,积极探索卓越教师的培养方式。

  培养方案中,学院特别强调了“实践”,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习教学。与一般的师范教育不同,他们在各阶段实践活动有明确的主题、具体目标。第一学年是见习,主题是“教育考察”。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座谈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现阶段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现状,感受中小学教师的现实生活。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百生访百师”活动。在大一结束后的暑假,学生利用假期去访问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和他们面对面恳切交谈,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们可能看得更远。第二学年是中小学实践,主题是调查研究与“教育服务”。通过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心理健康辅导、家庭教育辅导、班级管理、课堂评价、校内外活动等,让学生实地体验“教学助理”的角色。刚才描述的一幕就是众多实践活动中的一次。第三学年是教育实习,主题是“教学观摩”。重点在于观课、评课、教育调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院在第四学年开展的顶岗综合实习活动。

  “顶岗实习”让学生彻底完成角色转变

  俗话说,百看不如一练。观课、评课,和自己真正上一节课,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后者往往是很多应届毕业生的劣势所在。经验的积累需要长时间的实践,但这种机会往往是大学生所缺少的。

  在党委书记成长春、副院长曹健的努力下,盐城师院争取到了到新疆哈密支教的机会,在江苏的高校中,他们是第一个敢于这样尝试的。2009年2月28日,第一批支教的学生到达哈密。

  在新疆支教或者说顶岗实习,和在内地实习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那里师资紧缺,一名教师每周上20节课很正常。因此,这些实习学生都是被当作“成手”来用的,往往直接就被带到教室里开始上课,而且还都是“主课”。且不说因为生活习惯和环境等原因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但就教学,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007级的张晴,到哈密一个多月,就已经胜任了多门课的教学:音乐、英语、化学、阅读……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都有她的身影,简直就是一个全能教师。个中甘苦,只有她自己能够体会。

  从来没有上过课的小吴,平生第一次上课就要给学生讲“青春期”的话题。这可怎么办?心里充满了忐忑。但上课的结果出乎她的意料,她从自己的青春期经历讲起,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下课的时候,竟然有些学生跑过来对她说:“老师,什么时候再上一节青春期的课。”

  (下转2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