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 让梦想花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长赵庆杰

    迁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在中国地图上很难找到它的名字,恰恰就是这所坐落于偏远山村的职业学校,短短几年时间,学校从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到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再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这所学校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让人难以置信的蜕变,而这份奇迹的缔造者就是笔者眼前的这位校长——赵庆杰,及他所领导的团队。

    几经岁月更迭,饱经事业磨砺,坐在笔者面前的赵庆杰,言辞谦和,思维敏捷,骨子里透着睿智,那么挑战面前,是什么赋予了他从容跨越的神奇力量?他的回答铿锵有力:“这完全源于我们心中的梦想!”

    赵庆杰心中的梦想就是“办一所让人看得起的学校”,一路走来,赵庆杰率先垂范,与团队一起默默坚守,只因那个梦想,付出太多艰辛,却很幸福。靠着一份信念,他和他的团队不仅把学校打造成了一所受人尊重的学校,更是让学校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职业名校。

    毋庸置疑,一部赵庆杰的创业史就是迁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发展史。让我们跟随赵庆杰的脚步,去探寻迁西县职业教育中心的创新发展之路,去探寻赵庆杰的追梦之路……

     坚守篇

    仰望星空 坚守梦想

    【关键词】坚守 梦想

    现在的迁西县职业教育中心宛如一棵常青树,郁郁葱葱、蓬勃发展,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跨越发展,师生情绪高涨。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很难相信这是一所偏僻农村的年轻职业学校。但是在当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学校基础设施差、教师积极性不高、专业方向凌乱、专业设置不够规范、教学科研成果少、在当地不受尊重……

    笔者:赵校长您好,早就听说您的名字,今天很荣幸来拜访您,听说咱们学校在您刚刚接手的时候,才300多名学生,学校的基础设施很差,在当地不受人尊重,为什么?您到这个学校以后又是怎么做的?

    赵庆杰:确实如你所说。说到中职学校在当时不受人尊重,主要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学习成绩比较落后或者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再加上学校教学条件不完备,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理念陈旧,培养出来的学生得不到认可,所以发展的速度缓慢。到了这所学校以后,我深有感触,作为校长,我要担负所有的责任。于是我暗下决心改变这种僵局,我们要做受人尊敬的学校,要培养有好口碑的学生,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能力把学校打造成一所有实力的学校,这不仅是我的决心更是我们的梦想。可是我们当时什么也没有,凭着“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没有路子可以自己探索”的一股勇气,经过和领导班子讨论,我们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些事关教育发展的问题上统一思想,尽快将学校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必须设置什么样的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凡是迁西县的特色和支柱产业,学校都要建成专业与之对接。

     追梦篇

    改革创新 勤于追梦

    【关键词】改革 创新 追梦

    改革创新,探索实践职业学校教育新模式;抢抓机遇,谋划科学发展战略;制度改革,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一系列革旧维新的治校良策犹如一剂剂强心剂,为起步晚,底子薄的迁西县职业教育中心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引领学校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发展起点上展翅高翔。

    笔者:真的很佩服您的胆识和勇气,您真的是一位说干就干的改革家,俗话说“改革是第一生产力”,您是如何带着大家改革创新的?又是从哪里开始您的改革之路的呢?

    赵庆杰:我们改革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学校领导班子,教职员工统一认识,调整办学思路,根据发展所趋,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并明确“给学生一双灵巧能干的手,还社会一个智慧有用的人”的人才培养理念,让学生一踏进学校就知道自己的目标所在;同时教师也要转变观念,职校的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应该是技能娴熟的技能型人才;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开始思考:既然培养的人才进企业,那我们就以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培养我们的学生,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工人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我校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学校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了跨越发展。成为当地各类紧缺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示范基地。

    笔者:学校现在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学校创新发展之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近年来您及您的团队在全国首创提出了“工厂化职校,学习型工厂”的办学模式,能诠释一下具体含义吗?

    赵庆杰:说实话,这是我深感自豪的一点,我们学校创建“工厂化职校,学习型工厂”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在全国是第一份,还获得了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工厂化职校,学习型工厂”的办学模式就是按照“依托专业建企业,建好企业促专业”的思路,探索实践了教学生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四段式”新型师徒制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通过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办学,建立了校企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形成了“理论实践化、教室车间化、车间产业化、学校工厂化、教育社会化”的办学模式。实践证明,办学模式改革是借助校企联合之渠,贯通校企隔离之壁,实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笔者:如此先进的办学模式,相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的要求,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那说到人才,示范校建设两年来,学校形成了哪些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赵庆杰:说到人才培养模式,我先说一种现象,为什么有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好的岗位?为什么有的岗位招不到好的学生?出现这种矛盾从学校办学的角度看,就是因为学校办学与产业发展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培养的针对性不强,学生的适应性不够,用什么样的机制和方法避免这种现象的蔓延,是我们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国家着力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如何践行“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建立特色有效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调整办学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实现学校与企业融合,教师与师傅融合,学生与工人融合,教学与生产融合,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融合。我们经过长期探索,创新了“教学生产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所以说,创新教学生产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教育服务社会的需求,又是提高学校本身核心竞争力的需求。另外学校还创新了四段式“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学生入校即进入系统的四段式专业学习:第一步认知实习,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认知实习,了解职业岗位,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动力;第二步教学实习,学生在教学实训车间参加实训,在理论指导下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第三步进入教学生产实习,学生在实际生产线上继续苦练技能,教学师傅以“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法引领学生边生产边学习,以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规范操作、职业素养来综合考核学生;第四步是顶岗实习,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实习与实训,考核通过的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参加顶岗就业实习。

    笔者:我们都知道,不管是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教学模式,以及您的办学模式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可以说师资队伍建设是中职学校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学校如何实施“人才强校”?如何吸引、培养、使用好各类优秀人才?

    赵庆杰:这个问题问得好,是啊,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我们学校以打造一支双师、双技、双服“三双”型师资团队为目标,对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大胆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机制,首先就是校内常年进行“专业教师——专业师傅”转换培养,针对现有教师队伍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促进专业教师技术技能的提高。同时立足现有教师加大技术技能培训力度,通过把教师送出国内外、大专院校、企业进行技术技能培训;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现场教学;校企之间教科研等活动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使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实践教学和创新管理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二是政府给予学校强大的政策支持。特批74个财政工资指标,由学校根据专业发展需要,面向社会自主招聘技术拔尖人才来校任教,实行动态管理,打破聘用终身制;特批职校每年到重点院校招聘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员,有效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了办学活力。三是校企之间人才的互融互通。学校聘请企业优秀技术工人来校担任教学生产师傅,引进企业化经营和管理理念,同时派出专业教师带领企业服务小分队,承接企业生产任务,与企业工人共同参与一线生产,实现了校企深度交流合作。

    现在我们学校已经建设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其中李庆国,高级钳工,曾获河北省优秀教师、市优秀教师等多种荣誉称号;董秀荣,高级园艺工,《盆栽花卉的上盆技术》教案获得河北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三等奖,多篇论文在《河北果树》《现代农村科技》等杂志上发表;马新增,《藤本类蔬菜持续栽培系列技术》获国家四项发明专利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