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学生体质不能学校唱“独角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1-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前学校体育最要紧的,就是扎实推进校园足球等工作。学校体育不需要空喊口号,需要脚踏实地、认真落实国家的相关规定。那种任意更改课表的行为是要不得的,更是学校体育难以承受的痛。

    ■王子朴

    近日,北京市公布2013年市民体检报告,有关学生体质问题再次成为焦点:高招考生体检完全合格率仅占11.2%,其中视力不良比率高达88.5%。

    耳边关于学生体质持续多年下降引起的各方热议犹在,党和国家为此出台的政策、措施比比皆是,校园体育为此展开的各类活动可谓不少,但为何结果依旧?到底是学校体育之过,还是全社会难辞其咎?固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当下包括校园足球在内的种种举措到底成效怎样?国外是否有值得借鉴的经验?这些都值得我们不断反思。

    历次提及的学生体质问题,均引得学校体育成为众矢之的,似乎问题出在学校体育上。然而,让人不解的是,这一切似乎都是学校体育部门唱主角,其他教育部门的核心组织或者社会部门最多是唱唱配角而已。真是学校体育之咎吗?就拿此报告中关于视力问题分析:高招学生视力不良比率高达88.5%,中招学生视力不良率为81.0%。简单比较不难发现,实际上,高中这三年,仅学生视力而言,并没有呈现井喷般的爆发,而是基本定型。结合有关视力发展的医学规律,学生视力应较早就已定型,甚至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亦不在少数。一句话,学校体育不能完全承担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全部责任。

    学校体育对学生的体质而言,固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功效更在于内在意志品质的培养。体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体育运动本身,而且直观地体现在体质健康外在的其他方面。比如,不经意之间,我们会发现,似乎乡下孩子比城里孩子近视眼要少得多;“老外”学生的近视率似乎也比我们低得多。究其原因,除了遗传基因是个重要因素之外,我们不能不承认乡下孩子的户外活动、“老外”孩子的课外运动都比城里孩子多一些,学业负担也少一些。

    即便从学校体育活动而言,一些欧美国家的学校体育也抓住了体育的根本。在美国的学校教育中,特别是中小学,几乎未见专门的体育课、专职的体育教师。但他们却能在整个下午包括周末时间,由学校其他老师或社区教练,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开展体育锻炼和比赛。参与者众、活动量大,从体育锻炼、学生健康乃至运动发展的角度而言,无疑效果显著、价值可见。

    相比之下,我国学校体育开展得轰轰烈烈的背后,却有着一个相同的特征,就是责任都推在学校体育上,家庭和社会方面似乎并不存在责任。似乎只要学校体育达到要求,学生体质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事实上,学校体育却“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倘若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没有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协助,学校体育很难真正让青少年得到实惠。学校教育的孤军奋战,积重难返,“眼镜儿”多了、“胖墩儿”多了、“药罐儿”多了,势成必然。因此,青少年体育都由学校来扛,有些难以承受之重。

    导致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因素很多。当父母们不再攀比谁家的孩子考试得了第一,而是运动会上孩子得了第六名也津津乐道时;当每个家庭不再炫耀子女考上某名牌大学,而是为孩子被校运动队吸收哪怕是板凳队员也引以为傲时;当所有家庭不再痛斥孩子因在外踢球而忘了作业,而是将伏案苦读的孩子赶向操场、户外的时候;如果哪一天社会办班不再以英语提高或者奥数训练营为噱头,而是主推足球夏令营或是游泳学习班的时候;如果哪一天某城镇繁华街区的报喜彩幅不是恭贺某生成为“高考状元”,而是因参与某体育运动受到嘉奖的时候……青少年的体质才有可能彻底改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校体育无所作为。当前学校体育最要紧的,就是扎实推进校园足球等工作。学校体育不需要空喊口号,需要脚踏实地、认真落实国家的相关规定。那种任意更改课表的行为是要不得的,更是学校体育难以承受的痛。在学生体质亟待改善的今天,学校体育的轻与重需要认真反思,家庭和社会同样不能冷眼旁观。(作者系首都体育学院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