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可弹劾校长彰显依法治校
制度环境以及与环境相匹配的制度意识和文化是否到位,是章程办学是否能够推行到位,而不至于沦为一纸空文的根本所在。
■徐冬青
虽然我国《学校法》还没有出台,但来自实践领域的制度创新实践却没有止步。日前,北京十一学校的学校章程引起了教育界关注,特别是章程里面以“教师弹劾校长”条款为代表的诸多条文引起了热议。这一被称为开启了该校依法治校新纪元的事件,成为按照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要求,到2015年全国全面形成“一校一章程”格局的一个范例。制定好学校的“大法”,成为当前学校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虽然十一学校的章程带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对于其他学校是否具有普适性存有争议。但仅就其本身而言,也给我们诸多启示。
通过办学章程的确定,学校的领导体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制度框架,改变了我国很多学校在领导换届或变更中出现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我国很多地区每隔三五年的学校校长流动给学校带来的“伤筋动骨”的影响,各种另起炉灶、推倒重来式的学校低水平重复发展状态,追根溯源,在于学校缺少一个基本稳定的治理框架。而章程办学机制的建立,有助于解决这种因领导更换带来的问题,有利于积极引导学校新领导采取“叠罗汉”式的累积性发展策略,从制度层面保障学校持续稳定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办学自主权不能落实问题一直受到关注。究其原因,除了政府放权的魄力之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微观权力监督机制的缺失。由于这一缺失,导致政府在放权时极容易陷入“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困境。政府放权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学校做什么?怎么做?如何评价做的效果?这三个方面的基本框架要做到清楚、透明。而学校办学章程的建立,在微观自我监督机制的意义上,满足了放权的三个条件,尤其是制度层面的规范性建设,使得学校自主权有了微观监督机制的保证。权力结构配套完整,边界界定清晰,运作机制程序公正,再通过学校内部权力制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理顺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为管、办、评分离的宏观治理变革夯实了微观组织基础。
学校实行章程办学有助于提升学校治理之境,即从原来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向合作伙伴或契约关系转型。在这个意义上,章程办学也就是契约办学或合同办学。章程办学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形成学校有效治理格局,进行制度创新的机制保证。因此,章程办学是推动学校依法治教的一个有效载体,也是推动学校制度能力建设的有效手段,更是学校谋划长治久安,避免折腾和重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上述几个方面也许是十一学校启动章程办学给我们带来的有益启示。但是,要保证章程办学不落空,学校制度能力建设是关键,而这只有在制度创新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学校制度能力建设不仅要看校长的制度意识和运作能力,也需要整个学校恪守制度规范,营造尊重规则的文化生态。这是一切制度真正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也是保证学校章程具有真实效力的基本条件。
今年,如果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一校一章程”的话,制度环境以及与环境相匹配的制度意识和文化是否到位,是章程办学是否能够推行到位,而不至于沦为一纸空文的根本所在。在这个意义上,十一学校的章程办学是仅具个案意义,还是具有推广价值,仍需拭目以待。
(作者系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