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校方略“本草教育”引发的学校变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20-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所规模急剧扩张的城镇小学,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道?佛山松岗中心小学利用岭南的乡土文化和校外教育资源,将中草药种植和中医药文化传承引进校园,开创了以“本草教育”为载体的小学STEAM教育新模式。如今,学校已成为中国教科院STEM教育“种子学校”,本草教育使学校育人理念、教学形态、课程改革、教师发展等发生了全方位改变。

    学校门口有一块荒地,原本属于附近的村庄,因无法做他用而杂草丛生,既有碍校外美观,又影响学生安全。经过协商,在教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下,我们对荒地进行改造,清杂物、除杂草、铺水泥路、修排水沟,最终建成了本草园。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本草园中开荒、播种、拔草、浇水、除虫、施肥……本草园很快成为孩子最喜欢的地方。

    随着本草园里50多种中草药日渐茂盛,我们收获的不仅有亲情、友情、种植知识和劳动的快乐,而且还有学校课程整合和教育转型的新尝试、新启示。

    虽然最初看似是偶然之举,但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惊喜地意识到,本草园就像是一块蕴藏着无限可能的教育宝藏。基于本草园,学校利用融合创客实验室,开发了STEAM教育校本课程项目,包括技术创客、乐活本草和科技漫画。三个板块自成体系,却又相互关联、相互促进。随着项目的推进,它不再局限于师生和课堂,而且全面、立体地带动了师生、家校以及学校和社区的协同发展。

    一直以来,如何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如何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成为学校当下着力破解的教育难题。一方小小的本草园给了师生、家长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拥抱自然的机会,也成为一种沉浸式、体验式的学校美育实践。

    亲手种下一株株中草药,伴随着植物的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对植物习性的了解、病虫害的防治、节气更替的变化、本草药性的熟知,自然之美、科学之美、传统文化之美的种子也随之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因为对亲手种下植物的喜爱,又不由自主地拿起笔,用文字书写植物的生长日志,用画笔定格植物在不同节气的独特样貌,甚至将植物化身为一个个憨态可掬的人物。美育的奇花异果正在本草园一隅静静绽放。

    本草园也成为劳动教育的一个生动载体。在这里,大家既需要动手开荒、播种、除草、浇水、施肥,也需要动脑研究植物的习性、观察节气的交替、思考虫害的防治。

    随着日复一日的耕作,本草园里的花花草草早已不是教师布置的作业、班级竞赛的项目,而是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在课间、业余都会去看看、打理一番,发现哪株植物有异常,就会立即找原因,浇水不够、施肥太少、有病虫害……请教有经验的老人、查找相关书籍或是上网寻找资料,本草园变成了一个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并重,同时不断激发创造性劳动的地方。

    从课程整合到生活化教育,如今基于本草园设计的STEAM课程,以自然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核心,统整相关学科课程、德育活动、研学活动,实现了以草本文化、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金工、木工、美术等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工程、艺术多学科为基础的科技特色课程整合。

    师生们扎根本草园,从一株株中草药落土扎根开始,探索人类认识世界的过往经验,独辟蹊径地把课堂搬进了生活,让学生、教师和家长在本草园的劳作中共同探索看似寻常却未必真正了解的世界。

    这种协同探索给了学生整体感知世界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世界是一个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整体,在自然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融会贯通。

    在松岗中心小学,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教育场景:语文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本草园,品读本草诗词,写本草故事;美术教师指导学生把故事画出来,与学校特色的科幻画相联系;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一起把科幻画用电脑制作出来,或者写入程序,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作品。

    在两年多的实践中,教师的思维打开了,学科的局限性突破了,有了融合的思维,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新路径。语文教师的课堂有了艺术的味道,美术教师的课堂有了逻辑,有了工程和数学等。

    如今在本草园,孩子们不仅和教师、家长一起种植中草药,而且通过学习中医药文化,了解中医养生之道、健康之源。学校在校园里建了中药博物馆,展示中草药的各类标本,介绍中草药的产地、药性、制作和提取,通过扫二维码还能了解更多中草药知识和中医文化。同时,学校与当地中医药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带领教师、学生、家长走进企业,了解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看到现代中医药企业的创造性发展。企业也会经常派中医药博士走进学校,与教师一起开发本草课程,为学生、家长、教师开展健康生活大讲坛,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找到落地的途径。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松岗中心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