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半粒种子”一块沃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杨泰峰:特殊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加大残疾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提高残疾人求职能力,帮助残疾人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减轻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的顾虑。北京市残联先后为18家安置聋人实习或就业的用人单位聘请手语老师,协助用人单位做好和聋人员工信息沟通与交流,帮助聋人适应就业岗位要求并最终顺利就业。邀请残疾人心理专家到初次安置残疾人大学生的企业,开展残疾人心理专题讲座,委托社会组织为新安置残疾人大学生的用人单位开展跟踪服务,让用人单位更加快速科学地了解残疾人的身心特点,降低沟通成本和管理难度,也为残疾人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帮助残疾青少年融入社会

    记者: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残疾青少年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但调查显示,残疾青少年中仅35.0%的人接受过康复治疗服务。怎样才能让更多的残疾青少年接受康复治疗?

    王雁: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不同于专业康复机构的康复,学校肯定还是以教为主,同时做到“教康结合”。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除了有很具体的康复训练的课程,可能有的学校也有物理治疗、音乐治疗,还有个别训练,比如说可能在聋校有专门的听力训练、一对一的语言的训练等等,这都是属于专门的康复治疗。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种康复是体现在课堂上的,比如教师教孩子说完整话就是一种语言康复。

    杨泰峰:现在北京市0到6岁儿童残疾筛查的工作还没有工作标准,在儿童保健常规工作中,基层保健医生在发现问题后多是用“是”或“否”进行判断,并没有程度上的具体判断。下一步,北京市残联将协助卫生部门加强对基层保健医生的业务培训,不仅要把儿童残疾筛查纳入儿童保健常规工作,还要制定儿童残疾诊断医疗机构的工作标准,建立残疾儿童转介服务工作流程,有效开展儿童残疾报告制度和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服务工作。同时,北京市还将为0至6岁残疾儿童提供基本康复项目免费服务,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个案管理平台,推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服务覆盖率达100%。

    记者:在帮助残疾人的时候,仅仅具备同情心是不够的。怎样才能在充分尊重残疾青少年权利的基础上,给予他们实质性帮扶?

    王雁:在这方面,树立现代残疾人观很重要。现代残疾人观在中国有很多学者认为已经建立起来了,这是没错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能正确认识残疾、正确对待残疾人。例如,有时我们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普通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呢,哪能顾得上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其实,这种观念就是错误的,残疾人与普通人一样,应享受所有人都应享受的权利,包括受教育权等,权利的满足没有先后之分,人人平等。所以,社会还要从根上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残疾人观,这是开展特殊教育、帮助残疾人等的基础。

    要让社会关注残疾青少年,宣传、呼吁很重要。比如,我们在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时,除了强调其应具有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还强调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有责任为这个领域去呼吁,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一种不同于普通教师的责任。对于特教从业者,不管是研究人员还是一线教师,都有责任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因为毕竟这是一件起步比较晚的事情,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侯晶晶:关注残疾青少年,要做到高端与基础并重。在高端方面,政府要创建完整的残疾人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一批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在基础层面,对残疾人文化创业给予扶持。此外,通过举办残疾人文化活动周、文化活动月,激发残疾人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

    另外,需要专门机构扶残与全社会助残互补。各级残联及残疾人协会可通过举办残疾人文艺演出、携手媒体等方式,宣传“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残疾人观,加大残疾人的社会关注度,促进残健交流与理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