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内涵抓特色 提升质量创品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2-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市教育部门领导深入学校汽修专业赛场进行指导

    团结奋进的校领导班子

    李东泽同学代表山西参加了201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技术技能比赛荣获三等奖

    学校汽修专业代表山西参加全国技能大赛

    专家组成员参观学校工艺实训

    山西省晋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是首批国家重点职业学校、第三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国家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酒店服务与管理)实训基地;曾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山西省文明和谐单位、山西省职教系统“十一五”先进集体、山西省依法治理标兵单位等多项殊荣。

    学校位于市迎宾街178号,占地面积28.86亩,各类实习实训场所18个,正在兴建的新校区位于晋城市金村新区科研教育和文化产业创新基地,规划占地412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目前在册全日制学生4000余人。开设有4个系部15个专业,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为国家示范专业,会计、工艺美术、旅游服务与管理、动漫设计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计算机专业为市级示范专业。

    学校立足“以强化服务促管理、以专业建设为特色、以教学质量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新校区建设和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专业品牌和现代管理水平,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将学校建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三晋最美丽校园”的工作思路,即“一个中心、两大建设、三个提升、一个目标”(简称“1231”工程),并以此作为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和行动纲领,作为学校新时期实现跨越发展的实践载体。

    201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门、人社部门、财政部门批准,学校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借此机遇,学校走上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与时俱进,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紧密结合

    学校立足于山西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大背景,积极探索晋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方向,依据产业发展调整学校专业设置,依据岗位用人标准设置专业课程,探索以产业立专业、以专业建基地,以基地引企业,以企业求合作的方式,明确学校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由单纯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到“技能+素养”双向培养,实现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走出一条产需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四大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构建专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如何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技能型人才保障、培养目标与产业企业要求如何高度吻合、专业课程教学如何更好贴近生产实际的需求等问题,在示范校建设初期,各重点建设专业先后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及学校专业带头人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家的指导下,深入64家企业进行了调研,通过座谈会和对800多份调研材料的分析,形成了汽修专业以“懂、会、熟、能”为目标的“校企共管、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专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岗位、考证、课程、比赛”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工美专业“学岗融通、学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推进学生评价体系建设

    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历经调研、起草、制定、修改、论证、评审,学校制定了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公共基础课以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为目标,将文化基础、职业道德、职业规划、人文修养、身心健康等内容有机结合;专业课程以服务企业、满足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标准为导向,实行产学结合、工学交替;能力拓展以培育学生对企业文化、职业岗位的认同为目标,强化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的使命感,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水平,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不同专业形成各自特色的课程体系,其中会计专业确立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实训内容与岗位技能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工美专业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基础平台+专业课程”的职业化课程体系。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及学生特点,教学中积极推广任务驱动教学、仿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实现了理实相融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完成4个重点支持专业的专业课程标准及12本校本教材开发。

    为促进人才培养,学校采用教师、家长、学生、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模式,重视学生学习、实践、实习、考证等环节的过程考核,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突出过程性评价,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

    完善多梯级教师培养机制,打造名师双师队伍

    学校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加大“名师工程”建设力度,加强“双师型”教师能力培养,竭力推进教师人才储备和职称晋升工作,多措并举,努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学校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制定了师资培养计划,加强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兼职教师的聘用及教师队伍的全员培训,形成“名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四级梯次培养机制,“市培、省培、国培”三级培训机制,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名师双师比例,并建立多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学校有45名专业教师到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学校参加了省级和国家级别培训,60多名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收获颇丰。例如学校酒店专业教师在酒店实践期间,按照酒店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身着酒店员工服装,与酒店员工同吃同住,接受酒店人事部的岗前培训、消防安全意识培训及业务技能培训等,通过定期换岗的方式,全面参与到前台接待、客房服务、餐厅服务等各岗位中,掌握了岗位的工作流程、操作标准,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操作技巧,也有利于教师了解企业文化、市场需求、更新教学理念。

    学校拥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专业带头人6人,骨干教师15名,聘请了42名企业行业技术人员,双师型专任教师比例达到91.7%。教师技术实践水平和一体化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

    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建设,为技能提高提供保障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路径。近年来,通过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工学结合管理办法,联合多家加盟单位成立了职业教育集团,先后与晋城市新浪印业、海天大酒店、晋城市广汽丰田福港汽车有限公司等56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实训、顶岗实习、就业和教师挂职锻炼等提供了优惠和便利条件。同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在改造、维护、更新现有校内实训室的基础上,新建美术实训室、酒店中餐实训室、奔腾钣金实训室、汽修电气等实训室,新增财会模拟系统等软件。并完善顶岗实习制度,定期开展顶岗实习前培训,在南京、北京、苏州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联系点,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记录。

     两大特色项目,平台建设与素养教育并重

    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知识经济时代,校园网在资源共享、知识传播、育人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校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各类信息化应用,构筑信息交流、学习与资源共享平台,创建一体化的学校综合管理网络、开放的教学资源和现代化学习环境,实现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促进全校师生信息化素养全面提升。

    一年多来,学校基于新校区扩建进度推迟的现状及学校发展的要求,重点对现校区进行“三通两平台”建设。目前,学校所有教室实现了多媒体及白板教学全覆盖,校园网网站实现了升级改造,网站功能齐全,内容充实,更新及时,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和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已投入使用,为下一步实现网上办公、无纸化办公等,提升现代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校坚持“技能+素养”的双向人才价值观,树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内化服务意识,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衔接,专业学习与德育培养相结合,成立了家长学校,探索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四位一体的校本德育体系。

    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墙、活动开展和课堂教学三个途径,加强宣传教育,营建良好氛围,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通过新生军训工作、阳光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咨询及科普、法制进校园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根据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办法,结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学生在政治思想、学习、生活礼仪、健康安全及劳动卫生等方面过程中的文明行为规范,努力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和职业素养,并把素养教育作为重大课题,进教材、进课堂、进活动。为此,学校组织部分教师多次外出学习取经,结合学校实际,从七个方面勾画出学校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努力将素养教育打造成学校办学特色和名片,使素养成为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基石,成为就业、创业和人生出彩的基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学泥塑 话民俗     下一篇:德行于世 成自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