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大江千斛水 研为翰墨颂师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申城上海,有发达的中心城区,同样也有发展中的农村地区。在上海黄浦江边上,有着141年历史的浦江第一小学就有这样一位和她的团队一起为上海农村教育默默奉献的领航者——张蕊,她和学校的老师们一起,以龙文化所弘扬的“团队精神”为主旋律,立德树人,在课题引领、项目推进中,让这所百年老校不断焕发生命的活力……

    走进这所学校,感受到的是她的文化气息,触摸到的是她的文化脉搏;走近这所学校的教师,体验到的是他们教育激情的鲜活,领略到的是他们教育生命的精彩! 

    不断学习和锐意进取:

    执着守望上海农村教育的智慧型校长

    张蕊感恩于闵行教育勇于创新的大浪潮,感恩于闵行教育多元开放的大背景,她是闵行教育发展中对不同梯队教师进行培养的一个缩影,在她身上凝聚着几届闵行教育领航人和各级专家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期望:出生于1974年7月的她,于1993年7月以一名上海市优秀师范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从闵行区教学能手到区十佳爱生模范,从张人利校长领衔的上海市第一批德育实训基地学员到上海市第三批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从洪雨露校长领衔上海市第二批名校长培养基地学员到教育部第五期全国优秀小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从全国优秀教师到全国优秀小学校长,三尺讲台不断激励着她的成长,她的经历简单而又不凡:

    21岁、23岁她先后破格晋升小学美术一级、高级教师,26岁被聘为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员,28岁被评为中学德育高级教师,30岁到浦江第一小学担任校长,35岁时被评为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36岁被列入上海市领军人才后备队培养计划,39岁被聘为上海市中学教师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综合)评审委员会德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去年40岁,又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她还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上海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三学状元等十多项荣誉。而她的学习经历也是令众人刮目相看的: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时代特征和家庭原因,学习成绩名列年级前茅的她两次与大学学习的机会擦肩而过。当好同学、好姐妹们陆续进入高校学习的同时,张蕊则开始了边工作边圆大学梦之路,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先后留下了她求学的足迹:小学教育大专、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学硕士、公共管理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在领导、家人的大力支持和同事们的合作下,她努力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加上各级各类培训,至今从没有停止过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她说:学得越多,越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能力的有限。

    生活中的张蕊为人低调,如果不是进行专访,我真的不知道在上海的农村地区有这样一位坚守农村小学教育岗位的校长。她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保持一颗童心。她成功了,却不虚荣,依然一颗平常心。她把自己的成功与荣誉,都归结于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她的同事、家人对她的关爱、支持和帮助。

    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龙的团队精神逐步成为学校发展之魂

    走进浦江一小,迎面而来是“青龙九书”的校门,“龙腾世纪”的浮雕。学校走廊两侧,展示柜盘踞着形态各异的九百多条“龙”。除此之外,学校还设有龙文化陈列室、龙文化主题廊、龙文化主题墙、龙文化特色网站等。有感于浦江一小丰富多彩的龙文化,我和张蕊校长的谈话自然而然也就从“龙”开始。

    笔者:龙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合力的精神内涵、是民族文化启蒙教育的思想财富、是塑造少儿公民人格的有效载体,对促进学校多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浦江一小在打造独特的龙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张蕊:学校的龙文化起源于1997年起前两任校长开展的舞龙项目,我只是作了弘扬,并将之拓展为龙文化。历经十年,产生了感情,对龙文化才更自觉起来。我们把龙文化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载体,把龙文化所弘扬的团队精神作为校魂,把学校各项工作以龙文化所弘扬的团队精神贯穿,促进学校多元发展。”浦江一小的龙文化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拓展龙文化九大系列。

    浦江一小的学生普遍纯朴,学习愿望强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相当比例。为了让学生感知龙文化,学校就给学生打下基础知识:识龙、说龙、侃龙。让学生在识“龙”中增自信,在说“龙”中扬志气,在侃“龙”中长见识。

    学校还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画龙、写龙、刻龙、做龙、唱龙、舞龙。在美术课画龙,让学生在画“龙”中齐合作;在书法课写龙,写“龙”中展露一手……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感受了龙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了对龙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懂得龙魂是:容合、奋进、福生、谐天。

    第二阶段:开发龙文化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学校的办学现状浦江一小,通过《儿童龙文化探究与实践》、《中华神龙》、《小小神龙》系列龙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寻找培养小学生民族精神的可行性、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并在课程实施中努力发展主体性、增强开放性、注重体验性、培养协作性。

    与此同时,学校通过“青龙九书”校门、“龙帆”校标、“龙腾世纪”浮雕、龙文化陈列室、龙文化主题楼(龙舟楼梯墙、飞龙楼梯墙、九龙壁、龙舟画舫船墙系列)等使师生耳濡目染,浸润于浓浓的龙文化氛围中,传统与现代得到有机结合。

    现代学校制度的深化:

    以精细化管理逐步夯实学校发展之根

    笔者:团结合作,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魂,你们是如何把龙文化所倡导的团结合作精神作为校魂,运用到学校的管理之中的呢?想请您结合浦江一小的实际情况,谈谈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理解。另外想跟您了解一下浦江一小在教师队伍打造方面的先进举措。

    张蕊:整合团队的力量才能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这几年,外界对学校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龙文化,其实真正促进我校发展的根基在于学校积极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条线主任负责制,团结合作共建和谐。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强化学校管理内涵。2004年9月起,我们以全国“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推进形式,借鉴ISO9000标准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努力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结合教育行业和学校管理的特点,积极实施校长负责制下的条线主任负责制,校长将职、权、责下放到条线负责人,使学校管理重心下移,通过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团队捆绑式考核等,鼓励条线主任独立地、创新地在一线开展工作,从而积极地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多元发展。

    运用SWOT各项分析,合理规划发展目标。从地理环境、硬件设施、教师资源、行政人员、管理保障、学生状况、家长配合、社校互动、地方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学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循序渐进,重心下移,持续与递进相结合。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自主发展,我们抓住每一轮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契机,提高规划意识,明确办学目标和职责,从具体任务、现有基础、分学年实施步骤、成功标志等几大方面进行规划或设计,责任到人,项目化推进,注重目标任务的持续性与递进性,强化措施的对接和跟进,完善各项评价指标,强化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结果呈现,以项目化推进形式逐步深化各学期重点工作,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创建活动,三年发展规划中的各条线发展目标做到持续性与递进性相结合。

    梯队建设、项目推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围绕区域教师队伍培养系列,进行教师梯队的“青蓝工程”、“七彩工程”、“多彩工程”、“名师工程”和“名师基地”建设,同时开展倡导良好师德的“发现工程”。从而逐步实现“教师发展目标”,即:围绕学校总体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自主设计个人发展目标,增强课程执行力和课程研发力,强化团队合作,逐步走研究型教师发展之路,彰显个性、形成特色、专业成长。

    多元课程、快乐活动,丰富学生成长体验。时代发展要求新时期的教学活动不是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并且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培养其个性和专长。要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自由游弋,在艺术的天空尽情翱翔,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为增加学生的多元体验,在开发与实践各校本课程《儿童龙文化探究与实践》《团队游戏》《飞向宇宙》《爱我中华》等校本探究教材,《爱我中华》《奇妙数学》《Happy English》《小苗初长》《快乐生活》的基础上,整合半日活动和学生社团、寒暑假活动等落实保障机制、丰富多元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对探究新知识充满了兴趣,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自主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跨学科德育整合研究:

    以课堂教学主渠道探索学科育人之路

    笔者:近几年学科德育越来越得到教育界的重视,刚才听您说,你们在2012年立项了一个关于学科德育的市级项目,我在《中小学管理》杂志上也曾看到您发表的《小小神龙:舞动跨学科育人精彩》的文章。请您谈谈,你们这项研究是怎么进行的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