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训诠释大学精神
■胡小林
2007年6月,我应邀参访台湾淡江大学,座谈中,校方专门向我介绍了他们的校训,并把刻有“朴实刚毅”校训的铜质书签作为礼品相赠。听着他们对校训的解读,我为淡江大学这言简意赅、形象具体、上口入心的校训而赞叹。同时,也为内地某些生拼硬凑的口号式校训感到惋惜。参访结束后,我曾动议启动一个课题,对内地的大学校训进行一番研究。进入具体构划阶段时,突然感到这一课题太大,“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于是打消了这一念头。
时隔六年,由韩延明、徐愫芬所著的《大学校训论析》一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课题,已由同仁默默攻坚,给了我意外惊喜。
经典的大学校训,有的是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被有心或无心人“发现”,归纳出来,有如自然天成;有的是大学创办者在创校之初制定,以此作为“办学”和“求学”的方向,且一以贯之,坚持下去。这样的校训,既是“内在”的,也是“外化”的,没有丝毫的强加因素,成为大学的明灯和精神体现。大学需要这样的校训,因为这样的校训为师生接受遵循,不断提升着大学品格,决定着大学特色。
历史的正区和误区,使我们的大学一度推行同样的理念,使用同样的教材和教学大纲,采取同样的授课方式,执行同样的考核标准,甚至取消了已有的校训,导致严重的同质化。这在人才奇缺的年代,弊端不易暴露。在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大学教育由精英阶段跨入准普及阶段,大学毕业生“过剩”,就业成为社会问题的时候,同质化就使规模小、没名气的高校面临生存危机。于是,许多高校提出“特色办学”。
韩延明、徐愫芬的《大学校训论析》,从大学校训的概念与解析、我国大学校训解读、大学校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我国大学校训的构建与优化、中外知名大学校训举隅五个方面,对大学校训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论析,附录部分列举了古今中外大学校训的内容。这样的方法和视角,使“老虎吃天”的繁大课题,有了“下口”的可能。这部长达35万字的著作,从宏观到微观,从资料到观点,从精神到实践,从文化到哲学,从发生到演变,从历史到现实,从内地到海外,从成绩到问题,都做了疏密相间的审视与解析。为了做到疏而不漏,作者从纵横不同方面切入,通过对点、线、面的论析,把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方法融汇其中,抓纲带目,让棘手的难题迎刃而解。附录部分尽管没有穷尽古今中外校训的全部,但是钩沉、集合了最具代表性的境外著名大学校训和国内的全部校训,起到了工具书的作用。
清代艺术家郑板桥有句诗联:“心有高朋身自富,君有奇才我不贫。”《大学校训论析》的出版,不仅能够开阔大学园丁的视野,也在莘莘学子心中植入不同大学精神的种子,让他们吸收高密度的营养,扎根大地,仰望苍穹,长成参天大树。同时,为今后优化和提升那些形式主义、粗粝生硬、缺乏底蕴、标语口号式的校训,提供多重坐标和规避同质化的警示。(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